乘“新”風 破浪前行
乘“新”風 破浪前行
——代表委員熱議科技創新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科技浪潮翻涌,“新”潮澎湃。DeepSeek憑借卓越算法,打破技術壟斷,展現中國AI實力;“祖沖之三號”成功構建,再次刷新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世界紀錄。在這科技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握機遇、勇攀高峰,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前沿“逐鹿” 搶占新航道
在當下,前沿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孕育出一個全新的產業,重塑經濟發展的版圖。正因如此,科技創新的前沿“戰場”成為了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全國人大代表、蕪湖市委書記寧波高度關注“人工智能+”行動。他認為,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催生眾多新產業、新模式與新業態。我國應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在人工智能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指出,構建自主可控的平臺生態,在算法和核心技術源頭創新,是人工智能與科技產業邁向廣闊未來的關鍵。他建議,在高度敏感和高利害領域,盡快制定行業測評方法和基本準入標準,確定權威第三方評測機構和信息公布機制,并選取有條件的區域和企業先行試點。同時,為防止AI生成虛假錯誤數據充斥網絡,應設立內容溯源機制,國家相關部門支持技術研究,為科研單位和個人提供篩查輔助工具。
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周鴻祎則聚焦人工智能安全。他提出,大模型的“幻覺”現象并非缺陷,而是其具備真智能的體現,是邁向AGI的基礎,有助于激發大模型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在科研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主席燕瑛認為,我國人工智能在核心技術、數據生態、產業協同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她建議,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開源開放;依托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工業大模型驗證平臺,開放政府主導的應用場景,深化“揭榜掛帥”機制;在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上,統籌技術、數據、倫理、安全四大領域,研究制定2.0版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除了人工智能領域,代表委員們還聚焦了其他前沿技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就我國量子計算技術發展提出一系列建議。他指出,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疊加與糾纏特性,在特定問題上實現指數級算力突破,能為多領域提供革命性方案,當前正處于邁向產業化的關鍵階段。為此,他建議,在國家算力布局上,構建“全域協同、自主可控”的算力新生態,通過“四算融合”,即量子計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和通用計算協同運算,加大對相關基礎研究的投入,建設國家級云平臺,提供混合算力服務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6G。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表示,6G創新鏈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球6G標準化工作已進入實質階段。她建議,強化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把6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納入各層級“十五五”專項規劃,制定分階段技術路線圖,并配套專項資金支持;強化有組織科研,圍繞6G領域亟須突破的太赫茲通信、新型網絡架構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動產業鏈協同與生態構建、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產業融合 激活新引擎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實現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必經之路。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絕非簡單的疊加,而是一場深度的變革。它能讓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產業的升級換代,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眾多代表委員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紛紛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認為,科技創新重在原創引領,產業創新需要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由市場和產品牽引。當前,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轉化率有待提升,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對市場動向更為敏感。
在產業創新進程中,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要堅守實體經濟根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協同并進。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為了更好地實現產業融合,代表委員們紛紛給出具體建議。在產業生態建設方面,劉慶峰建議,加快構建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對從事國產算力芯片研發和使用國產芯片訓練大模型的企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在國家公共算力分配上予以傾斜,加速基于國產算力的大模型算法創新;鼓勵央國企優先采購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研發的全棧自主可控大模型;優先推廣基于此類大模型的行業垂直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也將目光聚焦于此。在人工智能終端領域,他建議健全標準體系,編制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智能化分級等系列標準,強化國際國內標準的有效銜接;強化產業協作,構建應用協同生態,打造國際領先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平臺;中央和地方加大對人工智能終端研發與應用專項的支持,培育全球一流競爭力的智能終端產業生態。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建議,大力培育新型實體企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曹鵬表示,新型實體企業作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兼具實體產業基礎和先進數字技術能力,可有效發揮技術外溢效應,賦能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助推千行百業降本增效的基礎設施型服務商。
從前沿技術的激烈角逐,到產業融合的深入推進,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與建議,為我國科技創新勾勒出了清晰的發展路徑,也匯聚成更為澎湃的浪潮。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