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振興到鄉村全面振興
從鄉村振興到鄉村全面振興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中多次提到鄉村全面振興。從鄉村振興到鄉村全面振興,代表委員廣泛關注,紛紛建言獻策。
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主攻單產和品質提升,支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和現代化灌區建設。各地區都要扛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共同把飯碗端得更牢。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名農業戰線的科技工作者,我特別關注糧食安全,尤其是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以及一些新品種的推廣可以提高糧食產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是農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為保障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建議,在資金投入方面,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多元投入。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合力。統籌財政相關支農涉農項目資金,建立農田建設項目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統籌社會各方資金,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加快,各地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需求越來越高。如近年來,在國家支持下,新疆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僅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就達到434萬畝,有效改善了耕地基礎設施條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鄭育峰建議,將新疆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增加到每年600萬畝以上,并提高改造提升項目的占比。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馬忠明表示,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的出臺以及不斷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國家投入,建設質量會越來越高,能有效提升農田生產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首先要筑牢種業基石。“增強糧食穩產保供能力,提升單產是關鍵,而優良品種則是重中之重。”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烏魯木齊)分中心副主任王威說。
王威認為,“種質資源保護和種業發展仍需多方發力。建議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實現核心種質資源的自給,加強育種創新能力,保障優良品種供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原始創新活力,同時,完善政策保障,不斷提升種業管理能力。”
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后,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黨中央決定設立五年過渡期,從2021年到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今年是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消費幫扶。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等。
全國人大代表陳保超來自焦裕祿曾經工作過的河南省蘭考縣,因為一直帶著村民種番茄脫貧致富,也被不少人稱為“番茄書記”。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一方面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鹽堿地里蓋起了165座溫室大棚;另一方面,根據相關改革精神,將村里的閑置宅基地、低效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等進行整合,建設養老院、鄉村大食堂等,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并為集體經濟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如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萬多元。
陳保超表示,全面鄉村振興關鍵還是缺專業性的技術人才來指導。
圍繞特色農產品銷售,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建議,幫助農業企業銷售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支持農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質產品申報地方優秀品牌,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允許參與鄉村振興的農業企業在大型批發市場、城市超市和社區門店設立特色農產品專賣點和公益專柜。
“目前湘西州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自我發展能力偏弱,防止返貧致貧、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任務還很繁重。建議國家出臺東部地區產業向連片脫貧地區轉移或開展產業深度合作的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包括湘西州在內的連片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劉濤說。
今年預算報告也提出,將保持支持力度不減,安排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70億元,優先支持發展聯農帶農富農產業。加大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重點群體的支持力度,對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等給予傾斜支持等。
扎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強文明鄉風建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
全國人大代表、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表示,到2035年,農村要實現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像鄉村道路、供水、人居環境、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民生重點關切,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人居環境的舒適度,要讓農民可感可及,得到實惠。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既要塑形又要鑄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認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是個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改革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需要全方位、多領域統籌協調。同時,農村一些領域長期累積的深層次問題往往成為制約改革進程的重要“瓶頸”,具有突出的現實緊迫性和復雜性,需要通過重點突破來發揮改革的牽引作用。
他表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要堅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必須始終尊重和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民在土地、資源分配和產業發展中的切身利益,賦予農民更多的改革自主權,提升其在參與改革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堅守鮮明底線。改革是對利益關系的深刻調整,但農村改革不論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河口苗族鄉楊家寨村村民胡美娥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全面提升農村消防基礎能力。將農村地區消防基礎能力提升工作納入鄉村全面振興相關規劃,將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消防水源、管網、室外消火栓、電路改造、物聯網火災預警系統等)納入政策支持范圍。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臨潁縣北徐莊村黨委書記、北徐集團董事長徐德全建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注重實施農村電子商務、光伏電站、水利基礎設施、農民住房等多種項目建設,增強農村發展動力。
在鄉村振興邁向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中,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描繪,鄉村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