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警:現實版的“保護神”
氣象預警:現實版的“保護神”
■ 本報記者 吳敏
近年來,我國各級氣象部門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構建起“災前—臨災—災中—災后”全鏈條遞進式氣象服務模式,持續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應急聯動響應機制,實現從被動應急向主動防御的轉變。世界氣象日當天,中國氣象局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各地氣象災害預警的成果。
預警機制護百姓安全
福建地處沿海地區,地形復雜,時常受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是我國氣象災害多發地區之一。福建省氣象局創新推出以“1262”為標志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體系,提前12小時、6小時、2小時發布鄉鎮級強降水等預警信息,為省政府劃定防范重點區、預置救援力量、轉移人員等提供及時精細服務。2024年6月16日凌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茶平鄉吳山頭村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18棟房屋被壓塌,10棟房屋受損。當地氣象部門提前發布預警信息,應急管理部門及時應對處置,吳山頭村所有村民被提前及時轉移,未出現人員傷亡。如今,福建省預警信號發布已經實現精細到鄉鎮,災害預警高質量評估指標全國第一,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提前量達119分鐘。
湖北省氣象部門依托遞進式氣象預警服務機制,基于通信大數據的預警靶向發布系統,實現鎖定臨災街道精準推送預警信息,讓信息發布從“大水漫灌”轉為“精準滴灌”。2024年7月1日21時15分,赤壁市氣象臺值班員發現小時雨強達70毫米以上,且未來還將繼續發展,于是通過設定“電子圍欄”靶向鎖定赤壁市陸水湖街道后,實現預警信息精準推送,信息受眾減少至1.8萬人左右,這一舉措讓百姓提前做好撤離準備,最終人員無一受損。湖北省氣象局還研發了面向基層的氣象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實現“一張圖”實時調閱雨情實況、預報預警、天氣雷達圖和衛星云圖等氣象信息。據了解,氣象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基本上是通過政府采購而落地,比如,武漢區域氣候中心2024年12月以49.58萬元中標洪湖市氣象局本級洪湖市氣象災害預警接收系統采購項目。
2024年7月,在應對臺風“格美”過程中,湖南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預警信息“精準到戶”。省氣象臺及時發布暴雨紅色預警,聯合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發布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利用通信基站“電子圍欄”技術,向暴雨紅色預警區域全網發布臨災警報。在雨勢兇猛的郴州地區,收到氣象預報預警及“叫應”提醒后,郴州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人員緊盯山洪地質災害點、病險水庫等重點部位,郴州市臨災預警“叫應”暨防汛“631”預報預警服務機制為開展防汛救災工作贏得了更多寶貴時機。湖南省在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在持續發力。2024年9月,預算2728.8萬元啟動氣象精密監測網建設第一批項目(含氣象站、市級計量檢定實驗室建設、相控陣天氣雷達建設)公開招標。
田間預警讓農業增產
氣象預警不僅可護百姓安全,而且還能讓農業增產。
近年來,陜西氣象部門著力打造全鏈條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體系,聚焦蘋果、獼猴桃、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在全省建成2300個農業氣象觀測站,打造30分鐘直達田間的預警體系。近3年,氣象服務助力全省特色農產品增產18%。
以延安市吳起縣為例,每年3月底到5月初,黃土高原上的蘋果進入花期,對低溫等天氣十分敏感。2024年4月22日,吳起縣南梁山果農通過“蘋安天氣”APP,可以提前10天收到霜凍預警,迅速啟動“熏煙增溫+樹冠噴水”防凍法,成功使凍害損失率從25%降至8%。依托覆蓋全市95%果園的監測網絡,延安構建起市、縣、鎮、村四級聯動響應機制,2024年,吳起縣蘋果優果率提升至80%,防災成本下降30%,農民每畝收入增加約400元。
寒潮、倒春寒、夏季高溫等天氣對獼猴桃的生長影響很大。在寶雞市眉縣齊鎮涼閣村果農的家庭農場,40畝獼猴桃園種植著大片的“臍紅”。果園安裝的物聯網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土壤墑情、空氣溫度等20項環境數據。以前果園管理基本靠經驗,現在數據“說話”更靠譜。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和后臺監測數據,果農可以及時調整果園管護工作。目前,關中平原建成智能氣象站網,提供精準到園區的農事建議,推動全省獼猴桃氣象災害損失率降至5%以下,優質果品率突破75%。
陜南秦巴山區,采摘時節,寧陜縣梅子鎮梅香鳳銘茶業園區每天都能收到氣象部門定時發布的精準預報。在2024年接連陰雨期間,氣象部門提前3天預報晴朗窗口,指導園區管理人員集中采收鮮葉,采摘量比以往同等天數多了300余斤。準確的氣象和氣候預報,讓采摘效率提高30%,同時,成品茶優質率提升35%,香氣也更濃郁。
氣象預警對農業管理的成功經驗在陜西省不斷推開,各地市還在持續加大對農業氣象保障工程的采購力度,以提高氣象監測和預警對農業發展的保障。比如:2024年12月,西安市氣象局對陜西省高新農業氣象保障工程項目進行了招標。該項目預算金額557.76萬元,最終杭州時祺科技有限公司以300萬元的價格中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