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鐵皮盒
【親情】
母親的鐵皮盒
■ 章舒
上周我整理舊物,翻出個鐵皮盒。里頭整齊地碼著那年的掛號單、車票存根,還有張皺巴巴的便簽:“3月17日,丫頭能抬眉毛了。”紙角洇著油漬,靜靜地躺在鐵皮盒里,像一段被封存的記憶,帶著煙火氣與溫度。
媽媽像根老竹扁擔,總把最沉的籮筐往自己肩上撂。上世紀九十年代下崗潮,她開了一家售賣洗衣機和冰箱的店鋪,卷閘門每天嘩啦啦響得比公雞打鳴還早,一個人進貨賣貨忙個不停。后來進了煙草公司,算盤珠子撥得比雨點還急,玻璃板下壓著的“先進個人”獎狀,年年都不落空。娘家但凡遇事不決,總要來我家堂屋坐成圈商議。
父親常說,有安生在,屋檐就不會漏雨——安生是我媽的名字,也是整個家族的“定海神針”。我總以為她是鋼筋水泥澆的,直到我28歲那年,鏡子照出我歪斜的嘴角。
那天早晨我舉著牙刷,水珠順著僵硬的右臉往下淌。我大喊:“媽,我臉好像歪了。”母親正在煎蛋,鍋鏟“當啷”掉在地上。她扯下圍裙時帶翻了鹽罐,白花花的鹽粒撒了滿地。
縣中醫院的老中醫說要扎針。銀針插滿我半邊臉,活像棵長歪的仙人掌。母親攥著我汗津津的手,滿臉布滿擔憂。看她每天七點不到就去醫院排號,掛號單在帆布包里折出了毛邊,即使疼得要命,我也忍著安慰道:“跟螞蟻咬似的,沒感覺……”
去醫院的路上母親總是讓我戴好口罩。遇見熟人問起,她總笑著拍拍我后背:“陪丫頭治頸椎呢。”有回護士說漏了嘴,她氣得把繳費單揉成團塞進口袋,那團紙后來在洗衣機里泡成了絮。
一個月后要去市里掛職,針灸不能停。母親收拾好行李,跟我住進單位安排的招待所,每天在我下班前,去醫院幫我排隊。市醫院的針更粗,醫生的手法也更重,針扎進穴位時我疼得直抽氣。此時,母親突然哼起我幼時的搖籃曲,跑調的“月兒明”混著消毒水味在診室里飄。她粗糙的拇指抹過我眼角,我才發現自己在哭。
現在我的臉早看不出異樣了,可母親總記得醫生說的“氣血要養”。廚房里永遠咕嘟著當歸雞湯,陽臺上曬著祛濕的艾草。前些天我熬夜趕材料,她也睡不安穩,半夜窸窸窣窣地爬起來,到廚房給我沖了一杯熱牛奶。
如今我把鐵盒收進床頭柜,挨著她給我縫的決明子枕頭。晨起總見她在廚房盯著砂鍋發呆,蒸汽撲簌簌爬上玻璃窗。她的背影依舊挺拔,卻多了幾分歲月的滄桑。那些掛號單的折痕里,艾草包的針腳間,原來早藏著母親沒說出口的怕——像她曬的陳皮,在歲月里慢慢蜷縮出褶皺,卻把苦釀成了藥香。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