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增強有四大積極意義
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增強有四大積極意義
證券日報
4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陸磊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等國際貨幣功能逐步增強,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和第三大貿易投資貨幣。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持續(xù)增強,是我國近年來統籌發(fā)展與安全、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的積極成果。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同時面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挑戰(zhàn),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增強,有助于我國實現經濟增長質量與速度的動態(tài)平衡。具體而言,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增強有四大積極意義。
首先,促進貿易便利化,賦能穩(wěn)外貿。
一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89%。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增強有利于進一步釋放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其一,跨境貿易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能有效降低企業(yè)因外幣匯率波動產生的匯兌損失,穩(wěn)定外貿企業(yè)利潤預期。其二,有助于擴大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新興市場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規(guī)模,降低對外幣結算體系的依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其三,隨著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議價能力有望相應提升,有利于高端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優(yōu)化貿易結構,為凈出口增長提供長效支撐。
其次,吸引外資流入,助力促投資。
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完善顯著提升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便利性:一方面,境外投資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避免了貨幣兌換產生的手續(xù)費和匯率波動風險,大幅提高投資效率。另一方面,人民幣被更多國家納入外匯儲備體系,本質上是境外經濟體對我國經濟投下“信任票”,有利于增強海外投資者“增配中國”的信心。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深化還將推動國際投資機構基于資產配置多元化需求,系統性提升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這些效應不僅增強了資本市場的買方力量,更通過資本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助推實體經濟發(fā)展。
再次,提升金融體系穩(wěn)健性,增強抗風險能力。
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強化從三個層面筑牢金融安全屏障:一是降低國內金融機構對外幣的依賴度,有效緩解外部沖擊帶來的匯兌風險;二是吸引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通過市場參與者多元化提升金融市場的深度與韌性;三是助力構建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不斷完善,有利于我國降低對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的依賴。
最后,促進金融體系深化改革,推動制度型開放。
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擴展,要求金融體系加速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與之匹配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健全市場化風險定價機制,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的需求。這種“以開放促改革”的機制,將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增強也可能伴隨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加大等挑戰(zhàn),國際風險也可能通過貨幣渠道傳導至國內市場。但總體來看,我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增強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安全與發(fā)展并重,為境內外主體持有、使用人民幣營造了穩(wěn)健的政策環(huán)境。筆者相信,立足新發(fā)展格局,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的持續(xù)提升,必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更強動能。(蘇向杲)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