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水田衣里的文化密碼
【文化】
妙玉水田衣里的文化密碼
■ 曾雯雯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一段對妙玉服飾的描寫:“只見妙玉頭帶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袖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拴著秋香色的絲絳,腰下系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边@段文字首先令我嘆服的是曹公對色彩藝術(shù)的精妙掌控,月白、青緞、秋香、淡墨,好一幅極具文人意趣的水墨畫卷。這種含蓄典雅的色彩搭配,愈發(fā)襯托出妙玉舉止飄逸,孤清傲世,心性高潔,宛若超凡脫俗的仙子。更耐人尋味的,是妙玉那一件青緞鑲邊的水田衣。
妙玉出身于蘇州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無奈遁入空門,成為櫳翠庵帶發(fā)修行的尼姑,那水田衣其實是很符合妙玉尼姑身份的。水田衣也叫百衲衣,前身是佛家的僧衣,最早出現(xiàn)于唐朝。唐·范燈《狀江南·季夏》詩曰:“紋納成雷澤,袈裟作水田。”最初水田衣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和尚所穿的袈裟,是將各種不同顏色、不同材質(zhì)的零碎布料裁剪成規(guī)則的長方形,然后拼接、縫合在一起。各樣色塊相互交錯,看似獨立實則整體劃一,外形似水田而得名。但由于唐朝嚴格的等級著裝制度,水田衣并未盛行。
及至明末清初,朝廷對各階層的服飾禁令開始松弛,加之紡織業(yè)發(fā)達,服裝面料完成了從粗麻棉布到綾羅綢緞的華麗升級。同時,人們的著裝觀念也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從循規(guī)蹈矩轉(zhuǎn)向追求個性表達。水田衣的設計,因其獨特的外觀和不拘一格的款式,更受普羅大眾的追捧與喜愛。
與早期規(guī)整對稱的樣式不同,此時水田衣的拼接已不再拘泥于對稱、規(guī)律、比例、分割等,而是主打一個不對稱、不規(guī)則,彰顯個性化。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更為大膽更為豐富,一時間桃紅、鵝黃、紫花、靛藍、天青、草綠、晶白等鮮艷華麗的水田衣遍及里巷。這股風潮很快從市井蔓延至豪門,許多貴胄人家的女眷或富家子弟為做一件水田衣,往往不惜裁破一匹完整的錦緞。
從僧侶的苦修衣到閨秀的時尚裝,水田衣的演變史恰如中國文化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折射出整個民族的生活哲學與審美追求。當我們在博物館的玻璃柜前駐足,或在古籍的字里行間尋覓,那些關(guān)于服飾的記載都在訴說著同一個真理:服飾是文化的皮膚,是歷史的印記,是生活的藝術(shù)。
妙玉那一襲水田衣飄然而過的瞬間,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文學形象,更是一把打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鑰匙,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時尚,從來都是文化的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quán),若需轉(zhuǎn)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lǐng)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jīng)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jīng)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quán)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