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文脈
【凡人凡事】
父親的文脈
■ 王涵
父親總將“這輩子的理想”掛在嘴邊,五十余載歲月在他眉間刻下溝壑,宛如陳舊砂壺上的紋路,可滾燙的話語依然在唇齒間。人上了年紀,總愛把年輕時的故事反復摩挲,像折紙般展開又疊起,講給最親的人聽。父親常常倚著窗邊,將那支戒了半生卻始終難舍的煙,在煙灰缸上輕輕叩擊。
白色煙縷裊裊升起,恍惚間似農家煙囪飄出的炊煙,隨風消散在窗外。每當家人嗔怪他借煙解愁,他只是帶著歉意一笑,默默退到一旁。有時獨自佇立門外,有時欲言又止地站在窗邊,那繚繞的煙霧,仿佛籠罩著他大半輩子的故事。“我一直的理想啊,是當個思政老師。”父親的話里滿是向往。當被問及為何成了電工,他便陷入沉默,木然的神情如同那只安靜的煙灰缸。我知道,中學時理科成績優異的他,卻選擇文科,后又轉行學電工。
父親和家人聊天時,話題總圍繞著教育、經濟,還有對時代變遷的感恩。他常說:“如今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我曾與他爭論,卻忘了1974年溧陽地震,震塌了祖母辛苦搭建的新房,而震后不久出生的父親,像一頭幸運的小牛犢健康長大。
年輕時的父親英俊帥氣,頗有港臺明星的風采,祖父母總愛提起他的齊肩長發,笑稱他是“拋皮”。翻看父母的結婚證,三十歲的父親面如冠玉,眼神里滿是青澀與朝氣。然而,性格執拗的他,因與老師不和錯失“縣三好生”,中考失利又錯過從軍和復讀的機會,仿佛命運早已為他鋪好了道路。有趣的是,當算命先生說他沒生男孩的命,他竟暗自欣喜——他盼著女兒,不希望再有個像自己一樣的“小混子”。
我上大學后,逆反心理愈發強烈,奉行“人生得意須盡歡”。父親對此并不意外,他用獨特的方式回應我,講起三十年前在南京第二石化打工返鄉的經歷。那個漆黑的冬夜,他將兩千塊錢縫在棉衣口袋,卻遭遇兇漢勒索,在大巴車上熟睡時,口袋被劃破,錢不翼而飛。“要是你打算一個人去川西雪山,”父親頓了頓,看了眼擔憂的母親,“爸爸就教你,遇到危險時怎么用最小的代價保護自己。”那時家里并不寬裕,他卻轉來幾十天的工資,支持我去追逐夢想。
2019年,疫情突襲,父親的骨質增生和腰椎間盤突出也同時發作,臥床數月,痛苦不堪。當病痛與疫情漸漸消退,那些艱難的日子卻深烙在我的記憶里。后來我踏上川西長坪溝,數著高大喬木的年輪,睫毛上總會泛起霧凇,不由自主地想起父親。歲月在喬木上堆積千年的雪,落在我的發梢,而父親給予我的生命厚度,早已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我和父親,雖性別不同,性格卻如出一轍。我的人生路上磕磕絆絆,他始終默默守望,從不替我掃除前方的障礙。他目送我漸行漸遠,直到身影消失,平時滔滔不絕的他,此刻格外安靜。只有當我深陷困境,他才會大步趕來,用堅實的臂膀為我遮風擋雨,將焦灼與擔憂藏在身后。他寫給我的祝福詩,押著“關照”“笑”“年少”的韻腳,字里行間都是最珍貴的期許。我這才發現,父親清秀端正的字跡下,藏著幾十年未曾改變的書寫習慣。
父親掐滅煙頭,說退休后要回鄉下,忘掉執念,親近泥土。他讓我和妹妹專注事業,不必常回家報喜。或許,他釣的是被歲月偷走的時光,守的是心中未曾熄滅的文脈,那是他未完成的文人夢,也是傳遞給我的精神星火。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