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羊雜湯
【舌尖上的文化】
戀戀羊雜湯
■ 郭海燕
青草婆娑、碧浪卷涌的草原,秒變汪洋,一只只羊就成了一顆顆珍珠,浮于汪洋之上,圓碩、白嫩、可人,由外及內,討人歡喜。哪里水草豐美,羊群就像撒網似的在那里散開,散散又聚聚,自在又快意。一顆顆“珍珠”就這樣被萬千草葉托舉著,將天地的精華滲入血脈。
每一只羊的命運都與草原緊緊相連。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真像一個大舞臺,羊群在其間盡情撒歡,貪戀著水甘葉醇的美妙滋味。也正是這自由的風和清香的草,以及太陽的暖熱,漸漸從外到里,融入其骨骼和血肉,化為補藥。
沒有這些自然的饋贈,就不會有鮮美的羊肉,也不會有異香的羊雜湯。
若問哪里的羊雜湯最好喝?偌大世界,羊湯萬千,風味各異,答案必是迥異。因為每個人的心尖上,都戀著各自的白月光。于我而言,最美味的羊雜湯,一定在草木繁茂的絕美之地,在心靈棲息的吉祥之地,它們同屬于北疆,同屬于天堂草原。
草原人,最是好客。羊肉怎么吃,牧民都會仔細盤算,最好的留著待客,邊角的留著自用,每一塊肉都不能浪費。而不同部位的羊肉價值也不一樣。羊排貴,羊雜賤,味鮮價高的羊肉羊排留給客人,便宜的羊雜則自留。
趁著日頭西斜后的微涼,牧人們生起篝火,將羊棒骨丟進鍋中,小火慢慢熬煮,待湯汁漸成奶白,再將切好的羊肝、羊肺、羊心、羊肚、羊腸悉數倒入。及至將油油綠綠的沙蔥入鍋,羊雜才被改了性子,原本烈烈的氣味,開始變得溫潤,像沙場上騎馬射箭的漢子遇到了心上的姑娘,溫柔了。
如果說奶茶代表了“平常日子”,那么羊雜湯便是“節日”。一端上桌,一家老小,愛不釋口。喜滋滋地捧起一碗熱氣直冒的羊雜湯,湯是奶白的,像草原剛下的第一場雪,干凈又純粹。一片片瑩潤的粉紅羊雜浸在汁水里,透著誘人的光澤,再撒上一把翠綠的香菜末。一口下去,油油清香縈繞在舌頭尖尖上,鮮鮮的滋味頃刻灌滿了胸廓。千百年來草原的精華,匯成最高處的一抹香,那是奶香、草香混著河水的馨香,滾滾滔滔順著喉嚨而下。肚里隱隱然充斥著熱熱的氣,一瞬間,便把人五臟六腑沖刷得干干凈凈。
誰說“心肝肺”脆弱、綿軟?憑著骨湯打底,沙蔥助陣,同心協力,組合在一起,妥妥“王炸”。
嘴里品嘗著鮮美,眼睛不禁投向遠處撒歡玩耍的孩子們。他們像一群歡快的小馬駒,圍著蒙古包你追我趕。再遠處,歸圈的牛馬羊,或臥或站,悠悠地啃食著青草……
涓涓流淌出的笑意,再大的風沙也遮蓋不住。牧人臉上縱橫的皺紋里,藏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卻也蓄著無盡的希望。看到孩子們快樂成長,看到牲畜膘肥體壯,再辛苦的日子也是有奔頭的。一碗美味的羊雜湯,讓簡單平凡的生活,有了滋味,更有了熱氣騰騰、果實累累的盼頭,暖了胃,更暖了心。
羊雜湯是草原上的湯,一個“雜”字,是粗獷,是本真,是包容,亦是融合。
美食的背后,是把苦難化作神奇的力量,骨子里透著鐵血的倔強。《齊民要術》中曾記載“全羊宴”的技法,將羊的每個部位發揮到極致。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飲食智慧,更體現了勞動人民千年耕耘的寫照:每一口羊雜湯中,都蘊含著草原人民與自然博弈的生存韌性,沸騰著華夏兒女“貧賤不能移”的骨氣,流淌著“三滾三沸出真味”的精神力量。
曾經隨草而居的牧人們,面對缺衣少食的種種艱辛,從不退縮,而是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守護著草原,守護著綠色的底線。一點點澆灌綠意,一寸寸種下希望,這既是信仰的驅動,更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亦是對人類生命之本的敬仰。
一碗羊雜湯,是草原最盛情卻又最內斂的浪漫,足以拴住一顆心。無論走到哪里,心里都眷戀著,悠悠回蕩。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阿榮旗稅務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