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低碳教育新范式
南京打造低碳教育新范式
本報訊 記者付娟 通訊員伍云報道 當光伏板在校園屋頂綻放“綠色花朵”,當碳積分兌換讓節能成為校園新時尚,南京正以創新實踐書寫綠色教育新篇章。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規劃、科技、教育、機制”四維發力,將低碳理念深度植入300余所校園,讓10萬余名師生化身“減碳先鋒”,探索出可復制的“南京樣本”。
為構建貫穿教育全鏈條的綠色體系,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多部門制定《低碳校園建設指標體系》江蘇省地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首次為小學、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的低碳建設提供系統化、可量化的評估依據,為校園節能改造給出量化標尺。標準創新提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級架構,涵蓋能耗定額、碳排放強度、低碳文化、可再生能源等7個一級指標,細化13個二級指標。標準首次對校園碳排放實施差異化分級管控,針對五類學校(含不同食宿條件的中小學及中職校)分別設定單位面積與人均碳排放的約束值、基準值和引導值。通過將低碳指標嵌入新建、改擴建校園的規劃設計階段(如可再生能源設施預留接口、綠色建材選用等),依托“智慧能碳管理系統”實現能耗數據自動采集、碳排放強度核算與省級平臺對接,確保評價客觀性,并建立每兩年修訂一次指標閾值的動態更新機制,結合技術進步(如氫能應用)和管理模式升級(如碳普惠制度)靈活調整評分細則,形成“規劃建設—數據管理—標準迭代”的閉環體系,破解標準落地“最后一公里”難題。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技術不斷落地,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無論是新建學校還是舊校改造,南京市廣泛應用裝配式建筑、BIM技術、CNC三維模型加工等綠色智能建造技術。例如,在南京一中江北分校,60%的裝配式建筑讓施工廢棄物減少40%;29中新校區風雨操場采用大跨度膠合木張弦梁結構和多項近零能耗建筑技術,年節標煤96.95噸、減碳255噸,樹立技術集成應用典范。高淳中等專業學校建成960kW分布式光伏,年發電約106 萬度、減碳720噸,相當于種植5500棵樹木。
綠色獎勵更能激發綠色行動。依托“碳普惠平臺”,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市教育局、共青團南京市委在全市20余所高職校等開展“碳惠金陵綠動校園”行動,師生通過綠色出行、光盤打卡等行為積累碳積分,兌換消費券等綠色獎勵,讓低碳從口號變成“看得見的實惠”。例如,鳳凰花園城小學的“碳賬戶”系統記錄著孩子們的綠色足跡:光盤行動攢積分、舊書漂流換綠植。該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亮相,獲評“E60碳中和學院基地示范校”。曉莊師范學院將“雙碳”融入學科教學并建設零碳能源開發及系統集成實驗室。大廠高級中學促進綠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瑯琊路小學鼓勵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涵蓋清潔能源、雨水凈化等系統性措施的零碳校園方案,激發創新潛能。
南京市還構建“政、校、社”協同機制,保障綠色校園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碳普惠聯盟和反饋督導機制,壓實建設責任,聯合順豐、電信等企業推出綠色權益,推動低碳行為向校外延伸;發揮高校智庫優勢,開展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為綠色校園建設注入持續動能。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