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在衣食住用行上打下烙印
ESG在衣食住用行上打下烙印
——首屆ESG國際博覽會探會綜述
■ 本報記者 吳敏 彭勇琪
近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下稱中企研)與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ESG中國·創新年會(2025)暨首屆ESG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北京首鋼園召開。本次活動以“全鏈創新領航 綠色變革未來”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激發中國企業ESG創新行動,推動中國特色ESG體系建設。
在博覽會上,記者采訪了涉及衣食住用行多家參展企業,對企業ESG創新行動以及推動ESG在政府采購領域的應用進行了采訪。
衣:掃碼即可追溯衣服來源
走進博覽會,記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名叫宜禾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裝展臺。這里展示了各種樣式和不同面料的工裝。
工作人員蔡晨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他們的特色工裝:“這套藍色工裝的面料是天然可降解的。這種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乳酸纖維,而它是以玉米、薯類等含淀粉生物質或秸稈纖維素為原料,經乳酸菌發酵制取高純度的單分子乳酸(酸奶的成分之一),經聚合制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通過熔融紡絲等加工工藝生產而成,屬于類天然纖維。在特定環境(如工業堆肥條件)下可自然降解,減少對環境的長期污染。”
展臺還有一款用可回收面料做成的工裝吸引了記者。蔡晨解釋說:“這套衣服的面料都是通過回收回來的舊衣服,把里面的不同原料提取出來,再重新制成新衣。衣服里面還有1個二維碼可以追蹤這款衣服的環境足跡。”記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以后,果然顯示了這款衣服的各種環境指標:水節省量為16.8L,化學品節省量為278g,碳排放節省量為839g。
據蔡晨介紹,宜禾工裝主要供應石油、公檢法等行業的工作人員。他表示:“如果政府采購引入ESG作為加分項,宜禾非常贊成。因為公司也參與不少政府采購的項目,如果可追溯、可降解面料的服裝在政府采購領域帶頭應用,將有利于提高全社會對于可降解、可追溯服裝的接納程度。”
食:種養循環綠色發展的豬肉受歡迎
博覽會上,人氣最高的一家展商莫過于中糧家佳康展臺了。正值午飯時分,展臺工作人員在現場制作的三明治引得觀展者排起了長隊等待試吃。
“我們這個三明治是用家佳康生產的梅林黑豬肉罐頭制作的。這款罐頭不僅豬肉含量高,而且豬肉都是可追溯、種養循環綠色發展的,即:在ESG方面,以種養循環為主線,構建源頭防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閉環管控模式,有效破解長期困擾規模養殖的環保痛點難點,著力打造養殖行業綠色發展新標桿。”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糧家佳康成立于2009年,是中糧集團旗下的全產業鏈肉類業務平臺。公司始終秉持“引領行業安全標準、保障國民肉食安全”的經營理念,打造安全放心、品質高端、健康營養的肉品,讓更多消費者“一口就愛上”。
“我們的豬肉通過政府采購程序供應北京市多家公共機構的食堂,如果北京市將ESG在政府采購領域的應用能夠擴大到食品供應領域,是非常有利于食品領域的綠色循環發展的。”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住:“好房子”體現節能減排
碳排放大戶建筑企業如何節能減排?中國建筑攜旗下核心子企業——中建一局精彩亮相博覽會,集中展示中建一局旗下中建智地將ESG理念充分融入中國建筑“好房子”營造體系的建設實踐,深度詮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為全球“高品質居住”與“可持續發展”融合提供中國方案。
據展臺工作人員趙文君介紹,綠色低碳是中國建筑“好房子”營造體系的核心理念,更是ESG環境維度的降碳要求。從建材選用到運營管理,中建智地將“低碳節能”貫穿房屋全生命周期,推動“綠色建筑”向“綠色社區”升級。
“比如,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時監測并優化社區能耗,高性能防水建材與環保裝飾材料從源頭守護居住安全,高效照明、分區用水、雨水回收系統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外墻保溫、遮陽系統與可再生能源技術降低建筑能耗,全方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趙文君指著展臺的展板說。
智慧是“好房子”的創新引擎,也是ESG社會和治理維度的關鍵載體。“公司以主動智能+無縫交互為核心,將科技融入居住全場景,避免技術堆砌,實現服務于人。全屋智慧系統支持居民自定義照明、空調、家電多場景聯動,安防系統與居家布防實時協同,環境監測設備動態反饋溫濕度、PM2.5等數據,智慧照明根據自然光照節律自動調節亮度,真正實現科技賦能生活。”趙文君表示。
用:綠電助力社會綠色轉型
近日,北京市公共機構2025年綠電集中帶量采購合同簽訂儀式舉行。本次采購聚合了市區兩級共196家公共機構,以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綠電2.03億度,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2.2萬噸,相當于停駛燃油車4.42萬輛。這是國內首例公共機構公開招標集中帶量采購綠電項目在京落地。這一采購開創了綠電通過政府采購程序進入公共機構的先例。對于這一案例,博覽會上的電力企業如何看?
作為綠電生產企業,京能集團以服務首都為己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904萬千瓦。公司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立自上而下的環境管理體系,識別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與影響,力求將場站運營對周邊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護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社會綠色轉型。
“2024年,公司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10.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1752.4萬噸二氧化碳;推動第三期國補ABS發行工作,基礎資產再次獲得交易所‘碳中和’認證;環保總投入金額共計2037.9萬元。”京能集團展臺工作人員徐全斌表示,隨著公共機構集中采購綠電的需求逐漸上升,公司希望,北京市綠電采購的經驗能夠在全國推廣,公司也會積極參與公共機構綠電采購項目,為公共機構提供豐富綠電。
行:汽車供應鏈踐行碳達峰
延鋒國際是華域汽車旗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該公司產品涉及汽車內飾、汽車座椅、汽車被動安全系統。從產品設計、材料使用、生產流程、能源消耗和廢物處理、污染控制,該公司都積極踐行ESG理念。
延鋒國際可持續發展副總裁王韜介紹,公司可持續產品開發聚焦在三大方向。一是使用可回收材料,二是使用便于拆解的模塊化設計,三是融合天然成分。“我們在材料開發方面,將減碳方案與創新解決方案充分結合,已經自主研發了八款不同回收率的新型機械回收塑料離子,包括含有植物纖維增強聚丙烯生物基材料,再生碳纖維材料。在過去2年里,我們在汽車內飾設計中引入了竹的元素,在部分產品在汽車門板方面已經用到竹纖維,在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韻味同時,做到減重17%,減碳排放30%,所以創新應該要突破技術邊界,同時驅動可持續未來。”王韜說。
據了解,延鋒國際是從2019年開始碳減排工作。在2023年,延鋒國際通過SBTI推行碳目標倡議,進行短期目標的公開承諾。2022年,上線了延鋒碳排放跟蹤系統CETS,用于內部監管,也作為信息披露報告的依據。
隨著汽車供應鏈上的產品逐漸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將為汽車全鏈條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