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與投標項目的“愛恨情仇”
【一線光影】
那年,我與投標項目的“愛恨情仇”
■ 阿嘉
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處理招投標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力不從心的時刻,比如領導的高要求和實際條件之間的差距、政策規定和現實情況的沖突等等。
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剛調到市里金融辦工作,正趕上市里獲批全國金融改革。改革的內容是新鮮事物,政府部門的已有經驗缺乏理論體系的支撐,亟需借助外圍的一些智力支撐。單位交給我一個任務,就是將擬定的兩個課題面向全國公開招投標。
第一個課題,因為經驗不足,加上金額較小,公開招投標的時候直接流標了。只好轉為單一來源采購,雖然最后中標方也是知名高校有實力的團隊,但是領導臉上還是稍有不悅,并且給我下了一個死命令,后面的課題不允許再流標。我也覺得有點憋屈,不僅沒有利用好招投標這個很好的宣傳推廣機會,反而像是給改革抹了黑。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在開啟第二個課題的時候,我從掛網開始,就盯著招標中介代理了解報名情況。每天都幻想著應者云集、群賢畢至。
公開掛網要求15天,一個星期過去了,來投標的還只有兩家,離開標要求還差一家。招標和投標本來是你情我愿的公開配對,但是門庭冷落的應標還是讓人感覺到二線城市的落寞。我找代理商量,希望能從他們專業的角度找到一些辦法。代理的回答客觀而理性,說他們已按規則完成了前期工作,至于有沒有人來應標,他們也是無計可施。之前以為有了代理機構專業性的賦能,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沒想到現實卻給了當頭一棒。
突然想到單位里有幾個同事是清華、北大、浙大等名校畢業的,兜兜轉轉要到了一些聯系方式,開始逐個打電話聯系。沒有熟人的,就直接從高校官網上找院校聯系方式。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知名的相關院校,基本一個都不放過。當然,打電話的時候,內心多少還是感覺冒昧和顫抖的,一來是完全陌生,要在對方沒掛電話之前把意思講到位,二來是覺得50萬的課題金額太?。ê髞聿胖?,單從課題角度講,這個金額也不算小了)。還好高校的老師們素質都比較好,也能耐心地聽我像王婆賣瓜般絮絮叨叨,都答應會去關注或者轉告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天道酬勤,最后總算來了四個投標方,投標活動也在代理的主持下順利完成。
本以為一切都妥當了,沒想到在未中標方退押金的時候又出了一個死結。當時正遇上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不久,一個高校投標方要求政府招投標中心先把錢退回來,然后再出具收到押金的發票,但是招投標中心卻要求先收到退錢的發票才能再退還押金——而雙方都說是按照新的稅法規定。我不大懂,也沒時間去研究稅法改變是否跟押金的退還有啥關聯,一下子像是撞進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胡同。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那個高校的老師給我打了個電話,語重心長又明顯不爽地說:“你還年輕,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言外之意,貌似我要貪沒了這個押金。我內心真是比竇娥還冤!左思右想就是沒轍,我說能不能先自掏腰包墊付給高校,等發票寄回來之后讓招投標中心把錢再轉還給我,甚至想著他們雙方都能滿意的話,這個錢就我自己付了也可以。但事實證明,很多時候錢都不是萬能的。這個押金需要公對公賬戶來往,私人又墊不進去。有問題找領導,關鍵時刻還是單位領導出面,跟當地的招投標中心好說歹說,保證發票能如期寄回,才讓招投標中心退一步先退押金,事情才算真正完結。
很多年過去了,每次回想這個招標經歷,都讓我記憶猶新、心有余悸。也時時提醒我,招投標的每個環節,跟我們遇到的任何工作和事情一樣,都需要通盤考慮,認真鉆研,不允許出一丁點差錯。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