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謹防虛火“傷身”
本報記者 陳昂
在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舶來品在國內已發展數年的云計算,再次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焦點話題。與以往市場上一味地吹捧云計算優勢不同的是,這次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卻對如何發展云計算提出了更為理智的看法:“謹防云計算虛火‘傷身’。”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看好云計算的實用性:“今后一切的復雜計算、收集數據都可由云計算中心完成,需要什么數據由其提供服務即可,這樣可以節約社會成本。目前光是寬帶費這一項,政府和企業的成本支出就遠遠高過美國,所以應引入新的競爭主體,逐步打破寬帶市場的壟斷格局,實現低成本接入寬帶城域網。如果將云計算比作是人體心臟,縱橫各地的網絡就是人體血管,只有血管通暢了,心臟才能發揮高效的作用。”
賀強在提議之前曾做過調查,他發現被壟斷的寬帶成本很高。而在美國,谷歌和微軟可以用市場價格接入寬帶城域網,加上可以自行建設整個北美大陸的光纖傳輸網絡,使得其整體帶寬費用相對低廉。谷歌和微軟還大幅度利用非經濟發達區域獲高額補貼的清潔能源,如哥倫比亞河谷清潔的水電,以及自然冷卻、全直流供電等技術,使得其數據中心的運營費用僅僅是中國的40%,計算資源利用率平均高達42%,約比中國高3倍。
與賀強的觀點相似,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建議,將云計算提升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助力中國低碳社會的建設。云計算是通過將計算和數據部署在大量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使得企業能夠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這是一種革命性舉措,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意味著計算能力可以作為商品進行傳送,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
同時,吳鴻委員表示,云計算中心帶來的新型應用模式將是產業升級換代的契機,通過構建云計算中心,充分利用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網民規模大、應用需求潛力大的先天優勢,構建數據獲取、存儲、處理、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可以形成新的應用服務模式和產業增長點,大規模地降低日常IT運算支出。對此,吳鴻委員建議政府應從多個層面繼續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如打破寬帶壟斷,低成本接入寬帶,建立和完善寬帶市場競爭格局等等,從多方面降低云計算發展的相關成本支出。
說起云計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廖仁斌一臉興奮,他向兩會提交的《促進云計算更好更快發展的建議》中提出了各地大舉開展云計算中心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制約因素:一是缺乏統一的標準,各自為政。目前,我國政府、電信運營商、大型企業等都在積極推進云計算發展,但沒有頂層設計標準,導致各種應用之間不能協同工作,無法體現云計算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和彈性使用的優勢,標準不統一已成為云計算產業發展瓶頸。二是缺乏應用,商務模式不成熟。用戶對云計算的認知度還很低,對云計算模式下的數據安全不認可,缺乏成熟的應用吸引用戶使用,商業模式單一,離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還有較大距離。三是云計算的法律環境和安全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云計算的應用范圍。同時,云計算的相關監管制度目前還不健全,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存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風險,敏感數據一旦泄密和丟失,目前法律還沒有能夠與其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和機制。
雖然存在種種問題,但云計算畢竟能夠帶來一次重大變革,是下一個信息產業時代的核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