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審慎開閘
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審慎開閘 進入股市是必然趨勢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趙曉輝、陶俊潔)傳聞已久的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終于在20日晚間得到證實:廣東省獲準將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這一消息讓關于養老金入市的爭議再次發酵。
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發出重要利好信號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20日發布的消息中強調,新增資金將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對股市只字未提,并于21日特別強調“不要把‘委托投資運營’誤讀為‘委托入市’,或是‘入股市’”。
分析人士認為,全國社保基金并未明確這1000億元資金中是否會有部分進入股市,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即便是有也將保持在較低比例,如此安排也是在打消人們對地方養老金入市的恐懼,使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的起步更加審慎。
去年12月份,在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首次明確提出推動地方養老金入市之后,各界擔憂聲音漸起。在“十年零漲幅”和“2011年上證綜指領跌全球”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高風險讓人們難以放心地把自己的養老錢投資其中。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A股市場充斥著內幕交易、老鼠倉、上市公司造假等行為,投機氛圍濃重,道德風險很高,若想依靠價值投資來賺錢似乎很難。這些都讓人們對養老金投資股市的前景提心吊膽。
在此背景下,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的進展顯得十分謹慎。不過,即便對股市投資諱而不言,養老金委托投資仍帶來利好信號。
“地方養老金通過委托投資進入股市是必然趨勢,短期來看,這對在低迷的二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具有重大作用,盡管先期入市規模可能有限,但信號作用無疑更重要。”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說。
保值增值需求推動養老金投資多元化
一談起養老金入市,人們往往想到“救市”,認為社保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主要有利于股市,甚至是為了“救市”。對此,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實際上,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離開股票和債券市場,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很難實現。”
據了解,在我國養老金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統籌賬戶難以實現現收現付、形成養老金收支缺口而大量占用個人賬戶金額,導致個人賬戶虧空超過一萬億元。同時,一些地方的養老金難以實現收支相抵,嚴重依賴財政補貼,如上海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間每年財政對養老金的補貼額度超過100億元。
而我國目前累計結余的2萬億元的基本養老金投資集中在銀行存款、國債等固定收益品種,投資面臨通脹帶來的“負利率”風險。
按一年期利率計息,近10年平均存款收益率2.88%,而近幾年CPI數據3%-6%,實際資產價格和生活成本的上升遠甚于表面上的CPI數據,養老金的貶值問題非常明顯。更有甚者,不少省市將養老金余額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造成收益率下降,據測算自1997-2010年這一塊潛在損失達6000億元。
“未來的幾十年,我國養老金缺口都將持續存在,如何在保證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適當提高養老金投資管理的收益率成為我國整個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和內容。”黃澤民說。
審慎透明運作防止養老金入市“受傷”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介紹說,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養老金已經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為股市的穩定器,也從中受益,實現了較好的保值增值。美國養老金中私人部分占90%,個人可以選擇受托機構提供的投資組合,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向股市,公共養老金部分的10%則不能投資股市。而在我國,養老金的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部分也早已投資股市。
全國社保基金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03年6月開始投資股票以來,歷年股票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平均為19.22%,累計獲得投資收益1326億元,占全部投資收益的46%,累計投資收益率為364.5%,年化投資收益率達到18.61%,比全部基金累計平均收益率高出10個多百分點。
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養老金入市是大勢所趨。不過,若要股市真正成為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投資渠道仍需審慎推進、透明運作。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日前表示,可分步推進地方養老金投資運營,地方養老金投資股票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其投資配比應低于社會保障基金40%的入市比例,高于商業養老保險的25%。
“養老金入市要和股市建設統籌起來,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上市關、嚴格退市制度,形成上市公司能進能出的良性循環,同時建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分紅文化,提倡公平交易,建立投資主導而非融資主導的市場文化。”黃澤民說。
他同時建議,可參照社保基金的入市流程和相關成熟經驗,建立內部風控、投資決策等制度,合理確定資產配置比例,力爭在流動性和安全性基礎上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