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物價不能掉以輕心
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王宇、雷敏)“怎么菜價剛下來,食用油價格又上去了,你看連奶粉也提價了。”經常逛超市的北京西城區劉女士有點想不明白。
菜價剛降,油價又漲。日用品漲價緣何此起彼伏?今年影響物價波動背后有哪些推手?在當前宏觀調控中平抑物價居于什么位置?這些已成為當下百姓十分關切的話題。
扎堆漲價為哪般?
就在劉女士關注食用油價格的同時,在距離北京幾千里之外的云南,中藥材采購商林軍正在為不斷上漲的中藥材價格苦惱。
“就拿田七來說,80頭的田七價格現在每公斤已經接近600元,三年漲了十倍,其他中藥材也在漲。”
從超市里的食用油到奶粉,再到藥店里的中藥,記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一些日用品出現了扎堆漲價的現象。對此專家指出,中藥等商品的價格上漲,除了氣候因素導致供應不足外,不排除有游資在炒作。但就食用油、日化產品來說,則與成本價格上升分不開。
“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動因出現了顯著變化,與貨幣松緊關聯度在降低,而與輸入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相關度更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指出。
我國上一輪日用品輪番漲價發生在2010年前后,那時主要集中在綠豆、大蒜、生姜等農副產品,一時間“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成為網絡流行用語。專家認為,與上一輪因信貸激增、資金炒作所引發的輪番漲價不同,近期出現的扎堆漲價現象主要是由油料價格上漲、成品油提價等上游產品成本提升引起。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一些企業因成本提升不得不調高產品價格的同時,也有一些不相干的行業跟風漲價意圖明顯。對此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埋怨:油價上漲了,旅游大巴票價跟著漲漲價也就算了,怎么景點門票價格也跟著湊熱鬧?
物價波動背后警惕哪些推手?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CPI同比增長3.6%,較上個月有所反彈。對此有專家警示,當前保持物價基本平穩的有利因素在增加,不過與去年相比,一些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也在發生變化。
“當前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仍然較多,特別是全球流動性充裕,土地、勞動力、環保成本上升會持續一段時間。此外,今年又逢地方政府換屆,各地推動城鎮化、工業化的熱情都很高,對今年通脹仍不能掉以輕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
分析人士指出,影響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正在減弱,但成本推動等因素作用在增強。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成品油等基礎原材料價格仍在上行通道中,會進一步推高生產、物流成本,從而增加今年的通脹壓力;同時用工成本的增加也可能會推動服務消費價格快速上漲;另外由于CPI持續處于偏高位置,會導致企業各項成本不斷加大,以至于一些企業認為只有通過漲價才能緩解成本上漲壓力。
“由于油料成本上漲、國際大豆減產導致國際油脂油料期貨價格走高,在進口成本上漲的帶動下,預計二季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壓力較大。另外由于飼料價格的走高,導致生豬養殖成本水漲船高,二季度豬肉價格的下降空間有限。”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農產品分析師邵娜告訴記者。
在成本推動因素發生作用的同時,貨幣因素仍然是物價波動背后的重要推手,不容忽視。
如何實現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物價影響民生,民生連著民心,準確把握物價走勢,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嚴控物價反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成今年物價調控目標的必然選擇。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完善流通政策和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促進農副產品價格平穩運行。保障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保持價格相對穩定。強化市場價格監管,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首先還是要加大供應,從供需層面入手緩解壓力,以穩定市場的預期。”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
“要減少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華創證券研究院副院長華中煒認為,通脹終究是一種貨幣現象,下一步央行應保持流動性的合理適度供應,杜絕天量貨幣涌入市場。
另外,保持流通環節的暢通,維護良好的流通秩序,對穩物價也有著重要作用。對此商務部有關人士表示,今年要進一步打通流通環節,促進產銷部門的銜接,減少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
“信息平臺的缺乏和流通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是我國農產品價格反復陷入‘少了貴,貴了種,種了多,多了賤’的怪圈。市場中的一些投機炒作分子借機鉆空子,囤積居奇,推高價格,擾亂市場。商務部有關人士指出,下一步應繼續加大對市場流通秩序的整頓和監管,防范搭車漲價、哄抬物價等現象。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后應處理好價格改革與保障民生的關系,讓價格改革與財稅、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協調推進,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將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