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既有感動也有啟示
鳴一凡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短時間內引爆觀眾的“胃口”,迅速躋身微博熱門話題榜。對于《舌尖上的中國》意外走紅,不少觀眾坦言是“眼淚與口水齊流”,被紀錄片所流露出的人文關懷精神所感動,“結合了親情鄉愁,會聯想到自己在外時候對家鄉菜的想念”。
無論是從播出時間,還是從紀錄片本身定位來看,《舌尖上的中國》都不具備成為熱播劇的潛質。然而,一場“吃貨總動員”的奇跡已被見證——這部飽含質樸與溫情的紀錄片“完勝”同期所有電視劇。無數觀眾連續幾個深夜,守在熒屏前,看得口水橫飛,甚至連那些“不看電視劇多年”的80后,每晚也按時鎖定央視一套,坐等這部傳說中的“吃貨指南”。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一部深夜播出的紀錄片能夠迅速走紅,甚至達到讓觀眾看得“眼淚與口水齊飛”的地步,實屬罕見?!渡嗉馍系闹袊愤@部“紀錄片”何以能夠在口舌之間感動整個中國?我們又從其中得到什么啟示?
不可否認,在各種添加劑泛濫、食品安全遭遇前所未有挑戰的今天,強調傳統飲食的安全觀念,契合了當今人們的心理需求。通過對各地美食制作流程和各種美好“團圓”場景的渲染,不僅能夠牢牢抓住觀眾舌尖的味蕾,還能潛移默化地喚起每一位觀眾心中那份刻骨的“鄉愁”。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家鄉美食,一起走過的街道,那些鐫刻在回憶里的天天與年年。當那些你再熟悉不過的食物被放大得猶如一種理想時,《舌尖上的中國》擊中的不止是濃濃的鄉愁,還有那舌尖上的“永無鄉”。而《舌尖上的中國》所傳達的平靜和溫情,正是現代中國人所追逐的“永無鄉”。
可以說,引發共鳴是紀錄片最常使用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國》則將其應用到了極致,這也是那些鴻篇巨制的紀錄片無法比擬的。在大多數人眼里,紀錄片通常被視為精英們的消遣,應該是較為枯燥的。然而,《舌尖上的中國》卻把紀錄片的格調高雅與電視劇的市井百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化學效應——不僅讓觀眾既流口水又長知識,還能時不時在情感上引起觀眾的共鳴。正如導演所說,“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來做這個紀錄片”,這也是《舌尖上的中國》最初也是始終恪守的定位。
準確的定位無疑是《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成功的關鍵之一,這也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在紀錄片的制作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應該降低紀錄片的準入標準,讓其更加貼近生活、走進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賞。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夠在紀錄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精神的共鳴,這才是紀錄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渡嗉馍系闹袊匪l的轟動效應遠超同期的“穿越劇”、“宮廷劇”就是明證。這也給有關部門提了醒,遏制“穿越劇”、“宮廷劇”泛濫,多多制作優質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紀錄片沒準還是個捷徑。其實,無論是紀錄片的制作,還是各種文化的提升與傳播,并非一定要鴻篇巨制、波濤洶涌。有時,貼近生活的涓涓細流,更能滋潤心田。(摘自5月27日《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