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一路下行意味著什么?
圖表:我國CPI同比漲幅回落至2.2% 新華社記者 秦迎 編制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劉錚、劉敏、王暉余、江國成)2.2%,9日公布的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創下29個月來新低。
從一度達到6.5%的峰值,到如今的2.2%,過去一年里,我國CPI除了個別月份略微反彈外,一路下行。這意味著什么?未來CPI走勢將如何?下一步宏觀政策又將如何?
通脹壓力隨著經濟放緩而變得更加溫和
“6月份CPI漲幅大幅回落,直接原因是隨著天氣轉暖蔬菜等食品供應量增加,宏觀背景是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回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認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了0.8個百分點。從更能反映價格最新變動的環比情況看,6月份我國CPI環比下降0.6%,其中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5.2%,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48個百分點。
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張女士感覺到了這種變化。她說,前陣子還有些農副產品輪番漲價,現在平穩了很多,特別是蔬菜、水果價格穩中有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CPI漲幅持續回落,說明此前國家調控物價的一系列措施見到了明顯成效。
物價作為供需關系的表現,與宏觀經濟走勢緊密相關。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雖然目前增速仍處目標區間無需過慮,但需求的持續放緩使物價失去了較快上漲的動力。
國內最大襪業生產商浪莎襪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采購周期從此前的一個季度一次縮短到一兩個月一次,“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今天剛買的材料明天可能就會跌去幾分之一”。
同日公布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數據顯示,我國PPI已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降幅從3月份的0.3%擴大到6月份的2.1%。
“總體看,通脹壓力繼續延續了2011年7月份以來減緩的勢頭。當前通脹壓力明顯減輕,處于溫和水平。”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明顯回落的是CPI漲幅,價格總水平并沒有下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一些直接關系民生的產品,比如肉禽蛋菜,有的雖然漲幅明顯回落,但價格絕對水平仍然處在較高位置,百姓特別是低收入群體仍承受較大生活壓力,不能盲目樂觀的。
“穩增長”政策空間加大
在9日CPI數據公布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已于5日晚間宣布降息,預示了6月份CPI的大幅回落,并且已經根據物價最新走勢對宏觀政策進行了微調。
姚景源認為,只要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下半年CPI不會有大的反彈。輸入性通脹不會有大的反彈,世界經濟低迷壓低了大宗商品價格;國內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糧價穩則百價穩,肉禽蛋菜價格走勢總體平穩。
祝寶良預計,今年全年我國CPI比去年上漲3%。
“CPI回落為‘穩增長’提供政策空間?;芈涞姆仍酱螅瑸?lsquo;穩增長’政策提供的上升空間越大。”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
劉樹成梳理了最近兩年宏觀調控的歷程。2010年年中,物價開始了新一輪較快上漲,當時提出把“控物價”作為首要任務,采取了相對緊縮的政策。今年以來,隨著CPI降到3%平臺,外有歐債危機發酵,內有經濟增速回落,又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從經濟運行的慣性看,要盡快為中國經濟‘筑底’。而從CPI的走勢看,已經為‘穩增長’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張立群說。
對于“穩增長”演化成“新4萬億”的一些市場預期,專家們認為,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當然是“穩增長”,而且政策空間不小,但要注意把握好“穩增長”的度,而且要與中長期目標結合好。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江蘇就當前經濟形勢進行調研時強調,“穩增長”要和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
成本推動仍不可掉以輕心
CPI一路走低,固然為“穩增長”創造了較大的政策空間,然而當前的物價走勢也遠非到了可高枕無憂的程度。
“對物價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雖然這次不會因為經濟過熱而帶來物價快速上漲,但這次更重要的是成本上升對物價的長期推動。”劉樹成提醒。
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勞動力、原材料、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普遍上升。
“去年以來,我們商會的企業用工成本普遍增加了25%,即便這樣還會出現季節性用工荒。”溫州紡織品商會會長梅忠說,“一般只能靠產品提價轉嫁成本提高。”
祝寶良指出,要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既要適度放松支撐經濟增長,也要防止銀行貸款再度飆升和投資過度反彈,特別要防止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反彈過快。
姚景源建議,“穩增長”要更多采用財政政策,因為財政政策對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大。比如,要利用經濟下行的時機,由政府貼息推動企業進行新一輪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如,加大減稅的力度,大面積對中小企業減稅,這樣還能穩住就業。
劉樹成認為,盡管目前CPI處于下行通道,但還是要密切跟蹤物價走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注意防止成本推動物價反彈因素變成現實。
專家們指出,在農產品價格問題上,既要防止“菜賤傷農”,又要防止“菜貴傷民”。縮小工農剪刀差、農產品回歸合理價位有其合理性,但要加大對“菜籃子”和“米袋子”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整頓和產銷對接,既保護農民的基本利益,又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
“實現物價與經濟增長的‘雙穩’,是我們長期的目標。”張立群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