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家企業獲首批廢棄基金補貼資格
本報訊 日前,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出爐,全國15個省的43家企業獲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資格。
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中不難看出,江蘇省有8家企業獲得補貼資格,成為首批最大的贏家。而浙江、四川、湖北3省則均有4家企業入圍其中,而天津、廣東、山西取得補貼資格的企業則為3家。除受益于補貼的15個省份外,其他省份則未能抓住這第一批的政策契機。其中,家電產業發達的山東省未能列入首批補貼名單令人意外。據記者了解,該省是由于未按時上報申請而錯失首批機遇。對此,相關人士表示遺憾。
在43家獲得補貼資格的處理企業中,不僅有專業的拆解處理企業,也有將發展觸角延伸到生產企業。如TCL奧博(天津)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和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對此,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自行回收處理列入《目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同時要求,各省(區、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編制本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時,應當優先支持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設立處理企業。
今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和微型計算機等5類產品生產者和進口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自7月1日開始被征收廢舊基金,標準從7元/臺到13元/臺不等,而擁有資格的拆解企業則可享受35元/臺~85元/臺的補貼。同時,《辦法》規定,對處理企業按照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給予定額補貼。其中:電視機85元/臺、電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房間空調器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
眾所周知,國家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曾給拆解處理行業帶來較大的影響。記者從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高級項目主管劉麗麗處了解到,在過去的3年中,我國拆解處理企業數量實現了大幅增長,由2008年的24家上升到2011年的105家。但是,據了解,一些拆解處理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尤其家電以舊換新結束后,這些企業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而《辦法》的出臺則再次為拆解處理企業的經營提供了動力支持。
“這一政策對于拆解處理企業至關重要,起碼可以讓我們這類企業能夠維持經營。”新天地靜脈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婉茹向記者表示,拆解處理行業本身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通過《辦法》的實施,拿到補貼的拆解處理企業才可以有精力來持續經營。趙婉茹還表示,此次由于其所屬的山東省未及時上報而與補貼資格失之交臂,他們期望在第二批把握住機會。(孫善臣)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