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幸福指數有多高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邢曉丹 吳敏
本版主題:京津冀中小企業幸福指數調查
中小企業的幸福指數有多高
編者按:此次問卷調查共向京津冀經濟圈中小企業發出了30份問卷,其中北京市回收5份,天津市回收10份,河北省回收1份,共計回收16份問卷。調查問卷共設置了17個問題,涉及中小企業對現行中小企業標準、強采優采政策、政府采購門檻、部分省市的政府采購扶持政策等的看法,同時,受訪企業還談了期待政府采購出臺哪些扶持措施等。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各省市出臺了不少扶持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政策措施,很多中小企業也享受到了這些扶持政策,但是在政策推廣力度和給中小企業帶來實惠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很多受訪企業表示,在政府采購扶持政策的關懷下,他們感覺很幸福,但期待扶持政策能為他們進一步敲開政府采購的大門。
■ 在眾多扶持政策中,享受過政府優先采購其產品的中小企業比例最高,達到40%,享受過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的居次,為30%。
62.5%的受訪企業表示享受過政府采購扶持政策
優先采購政策最普及
從2003年《政府采購法》實施至今,各地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政策措施頗多。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京津冀經濟圈內的中小企業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時,絕大多數都享受過政府采購的扶持政策。
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2.5%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享受過政府采購扶持政策,其中在天津市的受訪中小企業中這一比例達到了80%。而在眾多政府采購扶持政策中,中小企業享受政府優先采購中小企業產品的比例最高,達到了40%,享受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居其次,占30%。
天津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市無論從項目的分包立項方面,還是從項目的評審方面,都充分考慮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難易程度。
一家受訪企業表示,有了這些扶持政策,中小企業對于很多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項目,都可以積極地參與進來,這不但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更能促進政府采購工作的推廣和開展。
哪些企業應該享受扶持政策
90%的受訪企業認為,現行的中小企業標準合理。但也有企業認為,現行的標準過于寬泛,政府采購扶持政策應更有針對性。
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哪些企業屬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概念范疇是什么?
目前中小企業的劃定標準是2003年2月19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聯合制定發布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至今已有7年時間。依據《規定》,中小企業的劃定標準包括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該《規定》適用于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5個領域。其中,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那么,政府采購根據《規定》界定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是否合理?
對此,調查問卷中共設置了2個問題:一是貴企業是中小企業嗎?二是貴企業認為《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是否合理?不合理的理由是什么?
對于第1個問題,16家受訪企業均回復“本企業是中小企業”;對于第2個問題,在16家受訪企業中,僅有北京地區的1家企業認為“該標準不合理”,其余被調查企業均認為“合理”。
這家認為標準不合理的企業給出的理由是:目前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所遵循的標準太寬泛,幾乎近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但是規模50人的企業和規模2000人的企業在競爭實力上是不一樣的,是不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真正的小企業,特別是那些剛剛成立,或者自己有創新能力的小企業是很難和那些規模和人數都較大的中小企業去競爭的。所以建議,在政府采購領域應當進一步對中小企業進行細分,比如200人以下的是一個層次;200人至500人的又是一個層次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各層次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
另外,該企業還提到另一個相關問題,就是應當細分廠商、經銷商和代理商。“目前,在政府采購市場中,廠商從幕后走到前臺,與經銷商和代理商搶食,讓很多小經銷商和代理商很難存活。而廠商在直接以低價拿到單子以后又很難像經銷商和代理商一樣保證售后服務。這樣的做法既損壞了廠商的信譽,又讓中小企業進入了惡性競爭的境況,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該企業說。
而那些占90%以上對現行標準投贊成票的受訪企業又是怎么考慮的呢?北京世紀鵬程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戶經理修孝春給記者打了一個比喻:“該標準出臺自然有其合理性,比如,一米八以下個子的人可以免票,那一米六個子的人就不高興了,非要把標準降低到一米六?這才是不合理的。要讓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能夠享受到政府采購的優惠政策才是對的。”
■ 當記者就國家節能清單、環保清單的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對于業內熱議的強采、優采等政策,30%經常參與政府采購的中小企業不清楚其概念和具體含義。
30%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清楚強采優采政策的含義
強采、優采政策概念普及不足
雖然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企業表示,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過程中,大多都享受過政府采購扶持政策,但是在此次采訪過程中,某市政府采購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執行不到位或者推廣范圍不夠,政策制定得再好,對企業的幫助也會十分有限。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該市曾經根據國家鼓勵的大政方針,對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政策出臺了并且公示了,企業就會知道。但是事實證明并不是這樣的。”這位負責人說,“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中小企業不是很多。后來我們多次組織學習和宣傳,才讓本市的中小企業都了解了這個信息,來參加投標的中小企業也逐漸地多了起來。”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記者就國家節能清單和環保清單的相關問題對接受問卷調查的企業進行了詢問。結果發現,對于業內熱議的強采、優采等政策,仍有三成經常參與政府采購的中小企業不清楚其概念。由此可見,在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的過程中,政策宣傳仍是重要工作之一。
高門檻究竟高在哪里
過半受訪企業認為是“采購人的傾向性”導致高門檻。
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是否存在門檻?這些門檻具體有哪些?這是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之一。本報希望通過摸清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門檻,呼吁取消這些門檻,這本身是政府采購實實在在扶持中小企業的一種方式。
對此,調查問卷中共設置了2個問題:一是貴企業是否覺得參加政府采購有一定的門檻?二是如果貴企業認為參與政府采購有門檻,那么是哪些門檻?
對于第1個問題,天津市的中小企業所回復的10份調查問卷中,有8份回答的是“否”,有2份回答的是“是”;北京市的中小企業所回復的5份調查問卷中,有3份回答的是“否”,有2份回答的是“是”;河北省的中小企業所回復的1份調查問卷的回答是“否”。也就是說, 16家受訪企業中,有四分之一的企業認為,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存在門檻。
對于第2個問題,天津捷希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回答是“對項目經驗要求過高”、“采購人的傾向性”;天津市愛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回答是“對項目經驗要求過高”;北京科都圖文辦公設備有限公司的回答是“拒絕聯合體投標”、“采購人的傾向性”;安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回答是“對企業資質要求過高 (注冊資金、各種資質認證等)”;河北省唯一一家受訪企業的回答是“采購人的傾向性”。
從以上調查問卷的回復中可以發現,在5家認為參與政府采購存在門檻的中小企業中,有3家認為門檻是“采購人的傾向性”,比例占到了五分之三;其次是“對項目經驗要求過高”;再其次是“拒絕聯合體投標”、“對企業資質要求過高 (注冊資金、各種資質認證等)”分別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
為什么大家對“采購人的傾向性”這個門檻有如此高的共識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訪者稱:“拒絕聯合體投標、對項目要求過高等,這些門檻實際上中小企業都可以接受,唯有采購人的傾向性是非常難以跨越的。只要采購人存在傾向性,中小企業供應商基本上跨越不了這道門檻。”
■ 在關于是什么導致政府采購門檻過高的原因調查中,認為是采購人的傾向性需求導致高門檻的觀點所占比例最高。
25%的受訪企業認為政府采購門檻過高
政府采購依然可望不可及
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的出臺和推廣工作如火如荼,那么是不是已經為中小企業參加政府采購鋪平了道路呢?根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企業仍然認為政府采購的門檻過高,其中認為是采購人的傾向性需求導致高門檻的所占比例最高。在采訪中,一位供應商代表向記者講述了他們遭遇“門檻”的經歷。
據這位供應商介紹,在此前的某項目報名過程中,該企業以較高的品質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成為中標呼聲最高的供應商之一。但是由于采購人更加青睞另一合資大品牌,于是在開標之前對采購需求進行了補充說明,在延后了開標時間的同時,也提高了對產品參數和供應商資質的要求。“按照采購人對這個項目的需求和我們對這個項目的了解,該項目沒有必要進行這樣的修改,如此一來,能滿足需求的,就只有一些大企業的產品,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被徹底擋在了門外。”
對此,一些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在一些政府采購項目中,設置過高的門檻將中小企業擋在政府采購門外的現象仍不少,而這里采購人起的作用很大。對大品牌和大企業的信任度高,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小企業的產品往往有一定的價格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越來越有保證。如何讓采購人逐漸接受中小企業,愿意降低采購門檻,這不僅僅要靠政府出臺的政策來解決,更要靠企業提升自身綜合實力來實現。
強采、優采是否可行
25%的受訪企業認為,其產品進入清單存在困難。
近日,《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已經公布了第9期產品目錄,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也公布了第7期產品目錄。從2份清單發布至今,其發揮的政策功能作用深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此次問卷調查涉及到了關于節能、環保清單中,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對中小企業進入政府采購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的概念在中小企業中的普及率并不高,而認證費用等因素是阻擋中小企業享受這些扶持政策的一大障礙。
何謂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進入環保清單中的所有產品,均為政府優先采購產品。而進入節能清單的產品,除了空調機、照明產品、電視機、電熱水器、計算機、打印機、顯示器、便器、水嘴等9類產品為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之外,其他產品均為政府優先采購產品。
京津冀經濟圈是屬于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發揮較為充分的區域,但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加調查的所有中小企業中,有三成企業沒有聽說過優先采購與強制采購政策。而只有不到四成的企業,有相關產品進入清單。與此同時,有25%的受訪企業認為其產品進入清單是有困難的,因為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經歷了其產品從申報到進入清單的全過程。
調查結果顯示,一些企業知道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政策,對相關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也較為了解,但是并沒有產品進入節能、環保清單。原因是其產品不符合節能、環保清單的要求。一些企業表示,現在對于企業的認證過于泛濫,認證價格都較高,這給企業在資金上造成很大的壓力。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無論是參加政府采購項目還是參加其他類別的招投標,招標方都會對企業提出很多有關認證的要求。一些項目如果沒有這樣那樣的認證,就沒有資格報名參加投標。但是現在市場上對于認證的價格都比較高,這給企業帶來很大資金方面的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認證費用,50%的企業選擇了價格在5000元以上這一檔。據記者了解,目前企業的認證大多是通過中介機構代為辦理的,而中介機構對一般認證的報價大都在1萬元左右,而且這個價格將會視認證的含金量而浮動。“1萬元左右的價格其實是虛的,通常還會更高一些。”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數量少還可以,要是需要認證的數量多的話,一般的中小企業都承受不了。”
鏈接:現行中小企業標準
工業:
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
建筑業:
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
批發和零售業:
零售業: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
批發業: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
交通運輸業: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
郵政業: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
住宿和餐飲業:
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
制表 錢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