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磨礪成就環衛機械行業龍頭
20年磨礪成就環衛機械行業龍頭
——訪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總經理方國浩
方國浩
■ 本報記者 吳敏
科技成就中聯,思想構筑未來。20年來,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一直踐行著這一理念,并且用這一理念書寫了年銷售收入從50萬元跨越到800億元的精彩傳奇。
這段傳奇是真實的,也是由中聯重科下屬各個工程機械分公司的優秀業績共同托舉起來。環衛機械分公司正是其中一員。20年里,通過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分公司的銷售規模已經連續12年穩居全國同行首位。
方國浩,現任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總經理。這位同濟大學機械系大學生,1985年畢業之后就投身于中聯環衛機械研發和制造事業。25年來,他專注于這份事業,也見證了這份事業的成長。正值中聯重科20周年慶之際,方國浩接受《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專訪,他回顧了中聯重科環衛機械事業的發展歷程,并對這份事業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科技產業化:
艱辛并充實著
當時光倒轉至20年前,中聯重科其實是一個純粹的機械研究單位,即建設部長沙建筑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這個研究所下屬有環衛機械研究室等12個研究室,每一個研究室研究不同的機械方向。
1987年,風華正茂的方國浩從同濟大學畢業后就被分配到研究所城市車輛研究室從事環衛機械的設計和研發。
“到了環衛機械研究室以后,我一直從事環衛機械設計,畫了7年圖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參與了中聯重科第一臺掃路車的圖紙設計。”方國浩回憶說,“那時候的研究所主要還是吃皇糧,靠賣圖紙養活,所以當時工作也很單純。”
當方國浩做了7年的圖紙設計師后,1992年9月28日,科研體制改革,研究院所走向市場化,靠借來的50萬元成立了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踏上了科技體制改革的探索之旅。從此,方國浩的工作開始發生轉變,不再單純地在研究室里畫圖紙,而是要想方設法把圖紙上的產品制造成一個成品賣向市場。
對方國浩而言,從設計師到生產者,再到銷售者,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這個改變的過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充實的。
“中聯生產的第一輛掃路車就是我親自開到長沙一家購買單位,并銷售出去的。”說到這里,方國浩不無自豪。銷售出去了第一輛車,就有第二輛車、第三輛車……而方國浩就這樣開著掃路車,銷售半徑從長沙擴展到湖北、江西等,期間的艱難不言而喻。
“有一次開車到江西去尋找購買單位,到江西全是盤山路,一開就是10幾個小時,如果稍有不慎還會掉下山崖,但是當時全然沒有想過懼怕,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車賣出去。還有一次,去湖北,我們開著掃路車上渡船渡江,差點連人帶車都掉到江里去了。現在想想,開拓的過程處處隱含著危險,但是也很充實。”方國浩笑著說。
就這樣,一輛車一輛車地造,一輛車一輛車地賣,經過了眾多像方國浩一樣的中聯人20年的努力,中聯環衛機械科技終于實現了產業化。
產業科技化:
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如果說,中聯重科環衛機械產業在公司市場化后的第一個10年里主要是將科技產業化的話,那么在第2個10年,則更多的是做好產業科技化。
中聯重科之所以今天能夠成為我國環衛機械領域的龍頭企業,靠的是不斷地加大科研力度,將產業科技化。而這個過程也被方國浩給趕上了。方國浩說:“2003年以前,我主要的精力是做銷售、拓市場,將科技產業化。而到了2003年以后,主要工作是做管理,在這時候,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將中聯的環衛機械做強、做大,做到可持續發展,而這條路必須依靠產業科技化和團隊的力量。”
20年來,中聯重科的環衛機械品種已經從單一的掃路車發展到今天9大類近100個型號,包括環衛清掃機械、洗掃車系列等等。在這些種類和型號的車輛中,有很多技術創新填補了國際、國內多項空白,實現了產業科技化。
方國浩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前國內是沒有洗掃車的,而進口一輛洗掃車動輒幾百萬元。后來,中聯重科借著打造北京綠色奧運會的契機,依靠自己的研發團隊研發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洗掃車,一下子將這種車的成本降低到幾十萬元,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已申請專利315項,其中獲得授權的專利技術為231項,并先后主編或參編了21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主編及參編的行業標準占環衛行業彼岸準總數的52%和26%,被譽為“環衛機械研制的專家”。產業的科技化也促進了中聯環衛機械的銷售,其銷售規模連續12年穩居全國同行首位,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未來方向:
向垃圾處理設備研制延伸
中聯重科用了20年完成了環衛機械科技產業化,并一直堅持產業科技化。未來20年,中聯重科在環衛機械方面將如何規劃和發展?
作為環衛機械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產業鏈的延伸是企業實現自我升級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未來20年,中聯重科將環衛機械制造的發展定位為從前端的收集、運輸車輛向后端的垃圾處理機械設備的研制升級。
在方國浩的眼里,中聯環衛產業的升級,更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他說:“我跟垃圾運輸設備打了一輩子交道,深知垃圾的危害性。目前,我國由于垃圾處理不當帶來的環境問題逐漸顯現,如果沒有一種較好的垃圾處理機械和方法,這將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也將阻礙社會發展。”
從2008年開始,中聯重科就專門成立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組”,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和技術人才,并與國內多個院校及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一流的餐廚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系統。目前,中聯重科已經成為國內最具綜合實力的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理成套裝備制造企業,并于2011年建成示范工程。
面對下一個20年,方國浩說,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將繼續沿著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道路,發揮團隊力量,不斷延伸產業鏈,在環衛機械研發和銷售方面不斷攀登新的高峰。同時他也呼吁,我國政府采購政策能對于他們的自主研發產品知識產權給予更大的保護,讓更多、更好的環衛裝備為兩型社會建設服務。
【鏈接|LINK】
中聯重科環衛機械諸多第一
★首創路面高潔度洗掃耦合技術,成功開發了系列洗掃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道路清掃作業模式。
★首創多級分流干式除塵技術和風機耐磨技術,成功開發了系列干式除塵掃路車,引領了行業技術發展。
★首創箱式垂直壓縮式垃圾站技術,開創了一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模式,成為垂直壓縮式垃圾站的市場領跑者。
★成功研發無污水滴漏壓縮式垃圾車,改變了傳統壓縮式垃圾車結構,是一種全新的環保型壓縮式垃圾車。
★成功研發了基于動力一源多用比列控制的純電動環衛車動力控制技術,開發了純電動(鋰電池)環衛車底盤平臺,為公司大規模進軍新新能源汽車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標志著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從垃圾前收集、轉運向垃圾末端處置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