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堂:幸福要超越GDP
馬建堂:幸福要超越GDP
■ 王爾德
幸福能否測度?
在近日召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知識和政策”第四屆世界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公開表示,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哲學命題和主觀感受;準確測度是個很大的挑戰,對此統計界和經濟學界要十分清醒。
馬建堂介紹,國家統計局尚未正式開展幸福測度工作。但廣東省通過幸福廣東指數和幸福感測評兩種方式開展了幸福測度的有關工作。
今年2月,廣東省統計局發布《2010年建設幸福廣東綜合評價報告》,首次發布廣東全省21個地級市建設幸福廣東水平指數、發展指數和綜合指數。
據馬建堂介紹,從幸福廣東綜合指數的結果來看,GDP與國民幸福并無必然聯系,比如人均GDP位居廣東省第一的深圳,其幸福廣東綜合指數僅列珠三角地區第四。其他各地級市“幸福指數”排名與人均GDP排位基本上也對不上。
“GDP至上的本質是以發展帶幸福,認為收入水平上去了,國民就幸福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對本報記者解釋,但根據國外的發展經驗和我們的研究,人均GDP到了3000美元這個臨界點,收入繼續提高并未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人們的主觀幸福感未必隨經濟增長而增長。
馬建堂介紹,國家統計局雖然沒有正式開展幸福測度工作,但也開展了兩項相似的評價測度工作。
一項是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監測評價工作,測度的是中國在溫飽與富裕兩個階段之間所取得的成果。該指標體系共6項一級指標,23項二級指標。其中,6項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和諧程度、生活質量、民主法制、社會安全、文化教育、資源環境等。國家統計局每年年底公布上一年的監測結果。
另一項是發展與民生指數,主要是測度中國的發展和民生狀況。目前,國家統計局已對2000-2010年的發展與民生指數進行了測算,并于2011年發布了全國和各省的數據。
馬建堂特別強調,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沒有GDP,一定不會幸福。“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拋棄GDP。”
“所謂超越GDP,就是在GDP之外,還必須關注國民的心理幸福感、社會關系的和諧,否則不但不能維持發展,還有可能出現衰退。”彭凱平指出,這就要求執政者必須以幸福為本,視發展為實現國民幸福的手段之一,實現從“以發展帶幸福”到“以幸福帶發展”的轉變。
(摘自2012年10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