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改革將推進政府采購發展
新十年 新思維
公共財政視角
當政府采購作為宏觀調控手段,與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并列提出;當政府采購轉向助力節能減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當政府采購對預算改革、財政整體改革形成推力……政府采購制度的頂層設計和長遠發展規劃被推上了一個全新的視野。
白景明
在績效預算時代,財政支出更應在產出和效益方面執行標準化管理。
績效改革將推進政府采購發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白景明
在我國財政改革步入公共財政階段后,關于政府采購制度出現了多種社會評價。有的認為政府采購弊病纏身,有的認為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是缺位的,有的甚至全盤否定過往改革,認為應該推倒重來。可以講,全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認識,可能對今后政府采購深化改革產生不利影響。
我認為,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體系是健全的。從政府采購10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這項制度在初建后即迅速立法,這是比較少見的。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開始研究政府采購制度的建設問題,當時學術界很多人也提這個事兒,很快就立法了。相較而言,很多其他行政方面的規定依然停留在條例的層次上。而且,2000年以后特別是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肩負起了調控功能,已經從初建之時發揮“規范財政資金使用”、“節約財政資金”的作用轉向了助力節能環保、扶持中小企業等政策功能。以前我們只談“規范”的功能,或強調節約資金,后來開始逐步轉向政策功能轉變。美國就特別調強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功能,美國西部大開發跟政府采購合同的傾斜是有很大關系的。近年來,政府采購也開始助力預算改革和財政整體改革,更加充分地發揮出規范預算單位行為的功能。總體來說,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是不斷完善進步的。總之,對于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應該有制度自信。
當前,預算管理改革進入了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階段。對總體財政改革來說,預算績效管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推進會使預算管理模式走向結果導向型、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模式。將對政府采購制度產生3方面的助推力。
其一,績效管理會倒逼政府采購提升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在績效預算時代,財政支出已不能僅僅追求在財務方面合規,而更應在產出和效益方面執行標準化管理。這一方面會促進財政支出行為的結果導向,另一方面會對政府采購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關注社會目標、產出目標,這和政府采購中哪些品目列入政府采購目錄都有聯系。需要研究探討的是,總體的績效目標和各個支出類別的績效目標,具體到一個預算單位,就是政府采購目標是什么?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會對政府采購目錄的選擇等等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政府采購目標必須嚴密嵌入總體的績效目標。我國財政支出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購買性支出比重大一些,西方國家是轉移性支出比重較高,而且政府采購規模還會放大。政府采購所要實現的目標,必須要以全過程預算管理的要求為依據。怎樣讓兩者產生良性互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命題。
其三,學術上稱為“財政透明度”的預算信息公開化問題,近些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而政府采購本身天然就是財政公開的行為,納入政府采購制度范圍的政府采購行為肯定是要公開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的財政信息公開是以政府采購為突破點的。萬億元財政資金走政府采購渠道,那么這部分資金的去向事實上已經通過網絡等媒介向社會公眾公開了。實際工作中,財政公開也確實是從政府采購開始的。事實上,我國的財政信息公開是比較規范的,對于公眾反映的財政信息公開度不高的問題,一是因為普通公眾看不懂財政信息,二是對財政信息公開渠道不了解。因此,我建議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專門做一個預算績效報告并發布,政府采購可以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或者以發布政府采購報告作為突破口。這樣可以系統地讓公眾明白投入是多少、產出了什么、投入和產出是什么關系等。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