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集中采購的理論依據(上)
編者按:隨著批量集中采購實踐工作的逐步深入,關于批量集中采購模式研究的視角在不斷拓展。本報將分期刊載有關文章,著重從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方面分析實施批量集中采購的理論依據。
批量集中采購的理論依據(上)
■ 馬海濤 王東偉
規模效應理論◆◆◆
規模經濟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推進政府批量集中采購的主要動因,政府批量集中采購規模效應是通過將分散的采購需求集中整合而產生的。采購的規模經濟主要是指,隨著采購量的提高,采購的平均成本會隨著采購量的增加而出現遞減的現象。
從管理學角度看,由于需求整合后采購量非常大,為了確保競爭優勢與順利供貨往往都是生產廠商親自參加投標,在這種情況下,由規模而產生的節支效應還來源于企業定價中的折扣和折讓策略。因為只有處于供應鏈上游的生產廠商才能給出較高的折讓以提升該企業產品在批量采購投標中的優勢。
廠商進行折扣和讓價策略最常用的方法是數量折扣。在銷售市場中,通過數量折扣廠商可以刺激需求的增加,同時也可降低滿足該需求水平的成本;而在批量集中采購中,價格的折讓會給投標供應商相當大的價格競爭優勢。
從生產角度看,廠商樂意加大每份訂單的訂貨數量,來自兩方面的考慮:減少訂單數量以降低簽訂訂單的手續費和企業的存貨管理費。二是將節約這些費用投入生產周轉可增加新的盈利。
由此可見,需求集中之后,采購方因規模效益降低了采購成本,同時也給投標供應商實行價格折扣提供了條件,而投標供應商通過這種大宗數量采購,一方面可體現自身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可通過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為下一期生產周轉備足資金。
宏觀調控理論◆◆◆
消費需求調控作為宏觀需求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投資需求一樣,主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施。消費需求本身并不是宏觀調控的目標,而是作為社會總需求的組成部分,構成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途徑。政府采購屬于財政宏觀調控手段,政府采購需求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
由美國次貨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陷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世界經濟的衰退,導致我國內外部需求嚴重失衡。基于這種情況,財政政策的重點必須能夠迅速擴大內需,使經濟在發展中更好地吸收就業、保障民生,以進一步維持社會穩定。從政策時滯角度看,相對于其他財政宏觀調控手段,政府批量集中采購形成的政府需求是實實在在的政府需求,可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并且確定中標供應商后及時支付貨款以保證供應商的資金鏈,所以,政府批量集中采購政策的時滯要短許多,能夠滿足當前經濟發展迅速擴大內需的需要。如果能借助政府批量集中采購形成的巨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那么,必然能將經濟危機給我國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妥善運用政府采購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妥善處理逆向調節和順勢而為的關系。政府采購手段隸屬于財政宏觀調控范疇,而宏觀調控的本意是在社會總需求不足或過剩的時期,通過調節收入與支出實施刺激或抑制社會總需求,即所謂的“逆向調節”。而實現調控目標的具體政策設計卻更需要順勢而為。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客觀上需要政府集中有效需求以擴大內需,以促進經濟盡快復蘇;另一方面,市場不景氣突顯了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性,財政部門應從主觀上把握住這一時機,順勢而為,讓政府采購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方面有所作為。
(2)注重對產業和企業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從批量集中采購程序來看,采購需求提前公布,這種實實在在的政府需求對供應商乃至社會經濟發展是有影響力的。而這種引導作用和影響力則正是政府部門藉以進行宏觀調控的可行之處,也是保證宏觀調控效果的前提。政府批量集中采購的標的額非常大,潛在投標供應商在根據標書準備投標產品時,無形中接受了標書的引導。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功能,政府部門可以科學地規劃產品及其參數,以引導企業挖掘自身潛力、助力品牌發展,從而對市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性影響。
企業聲譽理論◆◆◆
根據品牌聲譽理論,中標批量集中采購所獲得的良好聲譽對于企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中標企業提升消費者認知品質。所謂認知品質是消費者對產品整體優越性的評估。品牌聲譽是消費者快速識別產品的手段,可為消費者選購產品提供大量信息。正的品牌聲譽能增加消費者的購買信心。批量集中采購的特點是標的額巨大且涉及單位廣、社會關注度高,組織招標評標嚴格而有序,能在這種規范的程序中入圍并通過政府部門的履約驗收,說明該中標企業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具備了較高的品質。這種政府部門的先驗結論會給企業帶來正面的聲譽,定會在日后的銷售或市場競爭中讓企業受益無窮。
(2)有利于企業品牌資產的提升。品牌聲譽理論認為,良好的品牌聲譽是企業一項不可多得的無形資產。良好的品牌聲譽代表了更高的產品質量,顧客在購買過程中往往對品牌聲譽好的產品有著更強的購買意向,有利于培養消費者忠誠。從品牌資產角度而言,往往擁有較高品牌聲譽的產品,消費者愿意支付較多的溢價購買。與企業品牌定位、廣告宣傳等提升品牌資產手段相比,中標批量集中采購意味著其產品品質得到了政府使用者的先驗和肯定,這種驗證性肯定對于消費者的說服力比企業單方面向消費者傳遞品牌信息要強。同時,在批量集中采購數量龐大、售后服務復雜的情況下中標也說明其供貨能力、售后服務和物流配給等綜合能力的不俗。這種效果是其他品牌經營手段所不具備的。
聲譽機制在供應商激勵問題上發揮作用的前提在于良好的聲譽是稀缺的,中標批量集中采購對于供應商而言是具有足夠吸引力的,能給供應商帶來聲譽租金,而在投標過程中一旦發現機會主義行為,這種不好的行為及其聲譽則會增加供應商的私人履約成本。
因此,一是有必要將批量集中采購甚至政府采購打造成本地或者全國的一個采購品牌。中標政府采購應當能讓供應商在得到物質回報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聲譽。二是通過頒發證書的形式樹立榜樣,借助榜樣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引導各投標供應商效仿,另一方面為榜樣企業提供精神激勵。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