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是車企發展生命線
產品質量是車企發展生命線
■ 本報記者 吳敏
近日,央視播出的有關汽車安全專題,引發了媒體和大眾對各類汽車安全問題的關注。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和汽車召回成為車企及車主心中揮之不去的痛。政府采購業界如何看待這些問題?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召回不是洪水猛獸
摘下汽車產銷世界第一桂冠后,我國汽車保有量仍在高速增長。在汽車工業高增速背后,我國汽車企業召回頻率也隨之而升,注重質量將是車企必補的一課。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劉恒斌表示,汽車是一種機械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在所難免。國外進口汽車也會有質量問題。“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只要改正還是好同志。關鍵是國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汽車召回制度以及企業形成主動召回的習慣。”
就目前政府采購汽車而言,很多省份都采用協議供貨的方式。在協議供貨招標時,標書會對汽車質量做出哪些規定?記者對部分開展汽車協議供貨的省份進行了采訪。
山西省省級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汽車質量安全方面,主要還是看廠商是否能夠出具有關質量安全的證書,比如是否通過3C認證等。只要投標汽車企業有國家要求通過的質量證書,即便曾經有過召回經歷,但也不會對他們投標產生太大影響。”
所謂3C認證,就是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英文縮寫CCC(英文名稱: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3C認證作為“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它是各國政府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國家安全、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在實際采購中,判斷汽車質量主要就是看是否通過這一認證,只要是有此證明的,一般在評標過程中就視為質量是過關的。
某省政府采購中心汽車采購負責人表示,“在汽車協議供貨招標中,會注重汽車的底盤、發動機、軸距以及外觀和駕駛的舒適性等,除此以外就是廠商提供的價格優惠以及節能環保等因素。”
不過,上述負責人也坦言,如果是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也會影響到采購人購買的信心。
業內專家表示,汽車召回是企業承認產品有質量問題并對用戶負責任的表現,它不是洪水猛獸,不能把汽車召回妖魔化。如果消費者不理解召回是在保護他們的利益,反而認為是件壞事。那么汽車廠家發現問題不敢召回,最終損害的還是用戶利益。
質量是安身立命之本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表示,相對企業總體銷量而言,公務車采購市場僅是一個小的細分市場,但重要的不是這個市場的絕對值有多大,而是其所帶來的示范作用以及給消費者帶來的積極導向的作用。
安徽省財政廳政府采購處處長宋寶泉表示:“我們不會因為某一個品牌汽車曾經出現過質量問題而動搖采購自主品牌的信心,采購自主品牌是政府采購的方向。”山西省省級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山西省的汽車協議供貨招標計劃加大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采購力度。
雖然大家對采購自主品牌汽車的信心不會動搖,但是,宋寶泉也表示,質量是汽車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他也對政府采購如何買到更加安全的汽車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一是政府采購要制定嚴謹的質量管控制度;二是政府采購部門應該深入有質量安全問題的汽車企業督促提高汽車整體質量;三是實行嚴格的目錄淘汰制度,對有質量問題的公務用車,一律從政府采購目錄內剔除。
在談到產品質量對企業的影響時,某省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強調,“在競爭激烈的車市中,產品質量已經成為車企立足的根本和發展的保證。產品質量的優劣決定產品的命運乃至企業的命運。沒有質量就沒有市場,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沒有質量就沒有發展。”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