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等級不合格是“硬傷”
能效等級不合格是“硬傷”
■ 本報記者 孫善臣
從上海質監局前不久發布的家電產品抽檢結果看,在不合格批次中,能效等級不合格成為質量問題中最為普遍的“硬傷”。
能效之殤
能效問題多次在媒體曝光之后,愈發受到社會的關注。上海質監局2013年初所發布的家電產品質量抽檢結果,再一次將能效問題提到了風口浪尖。
從上海質監局檢測結果看,洗衣機產品5個不合格批次中有3批次能效等級不合格,電冰箱3個不合格批次中有2批次能效等級不合格,彩電2個不合格批次均能效等級不合格;儲水式電熱水器和快熱式電熱水器4個不合格批次中有2批次能效等級不合格。從抽查結果中不難看出,能效問題仍不可覷視。
對此,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向《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表示,能效標識的真實可信要靠企業的誠信和自律。據了解,每次檢測部門在對格力產品檢測時,董明珠總是會要求檢測者要對格力“好”一些,但這個“好”并不是希望檢測者對格力產品放松要求,而是要真正從嚴檢測和把關,有再小的問題都要給格力提出來,而不能輕易放過。
涉嫌騙補?
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大力推進的今天,談到能效等級不合格的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財政補貼的安全性,也正因此,被上海質監局“點名”不合格的企業也被打上了涉嫌騙補的問號。
記者將“問題產品”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各類產品的推廣目錄進行了仔細比對后發現,上海質監局抽檢出的“問題產品”位列財政補貼推廣目錄的型號很少。多家企業也在采訪中向記者表示,所涉及的“問題產品”并不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目錄中,與財政補貼無關。
事實上,在去年6月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重啟之前,對于能效等級的關注就已經升溫。據媒體報道,有一些知名企業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再度啟動之前多次更改能效等級,“快步”進入享受財政補貼的行列,涉嫌騙取財政補貼。
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家通過財政補貼擴大內需,并推動節能產品推廣,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政策效果,但是難以避免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從中做“手腳”。相對于財政補貼,企業更需要國家能夠創造并維護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
志高空調董事長鄭祖義也向記者表示,節能惠民政策在能效提升、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拉動消費方面已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該政策的適時退出,對市場和企業來說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