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也有辦不到的事情
大數據也有辦不到的事情
數據和其他工具一樣,在一些方面有優勢,而在某些方面則有缺陷
■ David Brooks
不久前,我和一家大銀行的CEO共進了晚餐。考慮到目前經濟的疲軟以及未來歐元危機的前景,他剛剛對是否退出意大利市場作出了決定。
作決定前,這位CEO讓手下的智囊團預測出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不利情況,計算出這些情況對于公司意味著什么。但是最終,他還是根據價值判斷做出決定。他的銀行已經在意大利經營了幾十年,不想讓意大利人覺得他的公司是一個不可以共患難的朋友,他也想讓公司里的員工覺得時局艱難時公司不會轉移。他最終決定留在意大利,挺過任何潛在的危機,即便這樣做會有一些短期的成本損失。
他在作決定時沒有忘記數據,但最終,他遵循了另外一條思路。而且,這條思路無疑是正確的。商業有賴于信任,信任是帶有感情的互惠行為。在艱難時期仍然堅守誠信的公司和人會贏得別人的好感和自尊,即便這些不易通過數據來衡量,也是極有價值的。
我講這個故事,是因為里面暗藏了數據分析的優點和局限。在當今這一歷史性時刻,用于數據收集的計算機正在調節著我們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數據可以用于理解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情況,可以幫助我們彌補自己直覺上的過度自信,幫助我們減輕扭曲看法的程度。
但是還有很多大數據做不到的。數據無法準確描述社會活動。人的大腦在數學方面很差,但是在社會認知上卻很優秀。人們很善于判斷彼此的情緒狀態,洞察出不合作的行為,以及通過情感對事物產生價值判斷。與之相反,由計算機驅動的數據分析只善于衡量社會交往的數量而非質量。網絡科學家可繪制出你在平時76%的時間里與常見的6名同事的交往情況,但卻不能捕捉到你對1年只見2次面的同年伙伴的內心情感。因此,在做有關社會關系的決策時,要想用辦公桌上的粗糙機器替代神奇大腦的話,是相當愚蠢的。
數據也無法準確描述環境。人類的決策并不是一些雜散的事件,它們都是有連續性的,是在特定背景和環境中產生的。人的大腦已進化到能解釋這種現實。人們很善于講一些由多種原因和多重背景交織在一起的故事。數據分析在敘述和突發思考方面很差,若論解釋的細膩程度,甚至連一部平庸的小說都比不上。
大數據在解決重大問題上也遇到了麻煩。如果你想弄清楚哪封電郵帶來了最多的競選捐贈,你可以做一個隨機對照實驗。但是你想刺激蕭條的經濟的話,卻沒有另外一個社會作為對照。比如,關于什么是最好的經濟刺激計劃,我們進行了很多爭論,有堆積如山的數據,但是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位參與爭論的人會被數據說服而改變立場。
數據會掩蓋價值。沒有任何數據是原始的,往往是根據人的傾向和價值觀構建起來的。最終的結果看起來很無私,但實際上從構建到演繹,一直伴隨著價值選擇。并不是說,大數據不是偉大的工具。我只是想說,數據和其他工具一樣,在一些方面有優勢,而在另一方面則有缺陷。(陳昂編譯)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