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爆炸案:全民“數字追兇”
波士頓爆炸案:全民“數字追兇”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加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上發起的全民數字追兇,令反恐事半功倍。
4月15日,波士頓在舉辦馬拉松比賽時遭遇連環爆炸襲擊,造成包括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在內的3人死亡,170多人受傷。然而僅在4天之后的4月19日,美國警方就通過監控錄像鎖定兩名嫌犯發出“通緝令”,并成功擊斃1名嫌犯,并繼續追捕另一名嫌犯。
美國當地時間18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對外公布了一段30秒的關于兩名嫌疑人的視頻,呼吁公眾幫助確認兩人身份。該視頻源自街頭某個攝像頭拍下的監控錄像。兩名嫌疑人在畫面中一前一后行走,在爆炸發生的13分鐘前出現在同一監控畫面中。
FBI顯然希望通過媒體和社交網站的力量在全世界廣泛傳播“通緝令”,最終讓嫌犯無處藏身。FBI探員Richard DesLaurier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總會有人認識他們,譬如朋友、鄰居、同事或是家人。”
嫌犯的照片及視頻引發全美媒體關切,電視臺紛紛中斷正常播報進行實時分析。各個社交網站和視頻網站更是瘋狂轉發。
實際上,“網絡追兇”并非FBI原創。自爆炸發生當天,過往曾協助警方破案的人氣社交網站Reddit上就有大量照片“證據”涌現,更有網民找出一個eBay用戶購買壓力鍋的記錄(炸彈是放在裝滿鐵釘的高壓鍋中爆炸的),又翻查舊新聞,希望利用“人肉搜索”協助緝兇。
繼而,18日晚間,在對警方追捕兩名嫌犯爆發的槍擊案播報中,新媒體再次大放異彩。來自沃特鎮的年輕居民Andrew Kitzenberg 從自家三樓的臥室望出去,目擊了警察和爆炸案嫌疑人槍戰全過程,他隨后在自己的twitter上公布了數張照片,并講述整個過程。幾小時后,他的臉便出現在了NBC頻道的全國新聞直播里。
自然,有人會擔心社交網絡上的種種流言、胡亂猜測會引發其他問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就曾質疑這類“網絡追兇”已經成為電子“獵巫”,而非單純的法律協助。社交網站Reddit亦下禁令,禁止公開這些所謂的“可疑人物”的個人資料。FBI探員Richard DesLauriers在公布兩名嫌疑人照片時亦強調:“這些照片應該成為唯一的——我強調的是唯一的公眾所應該瀏覽并且幫助我們(搜索嫌犯的依據)”,“其他任何照片都是不可信的,并且不應該被錯誤地展示給公眾,并造成重要的執法資源的浪費。”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付景華表示,可以預見,警方借助社交媒體的力量發布消息會成為一種趨勢,就像以前他們借助電視、報紙發布消息一樣。更重要的是,傳統媒體也都會從社交媒體上截取最新信息。
(摘自4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