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同產品異地懸殊報價
中標供應商在A省的中標價,是一個月前同品牌同型號同配置產品在B省投標價格的兩倍
如何對待同產品異地懸殊報價
■ 本報記者 賈璐
近日,A省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收到了這樣一則投訴:中標供應商此次在A省的中標價,是一個月前同品牌同型號同配置產品在B省投標價格的兩倍!
面對這則投訴,A省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充滿疑問:同供應商同產品,異地報價為何如此懸殊?是否存在不合理報價?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
報價允許存差異
其實,同供應商同產品異地報價存在差異甚至懸殊的事情,并不少見。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有的供應商甚至在同省不同市縣的投標活動中,都會就同產品報出相差一倍的價格。
聽起來似乎不可理解,但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幾乎均認為,異地報價存在一定差異是有其合理性的。
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龔云峰分析說,不同地方的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儲藏成本等不同,供應商在不同地區的營銷策略不同,都會帶來合理的報價差異。“尤其是中間還隔了一個月,某些成本可能已經發生變化了。”
浙江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管處張旭東分析了營銷策略引發的價格差異:“一般而言,如果供應商處于本地區的市場開拓初期,那么報價會低一些;反之就會高一些。”
“不用說異地了,就算是同地的兩次不同的采購活動,只要采購數量不同或使用單位要求的售后服務不同,就可能出現報價懸殊現象。”國信招標集團總工程師荊貴鎖補充道。
如何判斷不合理差異
雖然有些報價差異是合理的,但實踐也不排除部分供應商作出畸高畸低的不合理報價。那么,這種不合理又該怎么判定?
“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通過成本核算得出。”某業內專家認為,如果成本核算后價格是合理的,那么哪怕差一倍,這個價格也是當時當地的合理價格。如果進行成本核算后發現供應商的兩次報價差異明顯超過成本差別,那么就可以認定其為不合理差異。
“不合理差異往往有人為因素。”陜西省商洛市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李平分析說,圍標串標時,幾家供應商聯手故意抬高價格,或某些采購當事人通過一定手段,將多數供應商拒之門外,只讓“心儀”的幾家供應商進入競爭,都有可能會帶來畸高價格;而供應商想要迅速占領市場等不科學的營銷策略,可能會帶來畸低價格。
“有時候甚至是這樣:有些供應商不想給政府采購供貨,但已進入政府采購供應商范圍,又不能不投標,因此故意報出畸高價格以免于中標。”某知情人士向記者吐露。
此外,荊貴鎖還碰到過一種特殊情況:代理商擅自報出較低價格,但制造商不接受低價,最后代理商無法承擔虧損,只能放棄中標。
把好四道關
毋庸置疑,無論是畸高或畸低報價,都會影響政府采購效果。業內專家認為,避免不合理報價出現,需要把好四道關。
“要有一雙能看出畸高畸低價格的火眼金睛,采購人在做預算之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是非常必要的。”江蘇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吳小明分析說。
據吳小明介紹,在一次鄉鎮衛生所委托的喉鏡采購中,預算價為2000元,共有5家供應商投標報價,但只有1家供應商的報價在預算內。更讓人意外的是,經專家評定,報價在預算內的供應商提供的喉鏡產品前端比較尖銳,容易刺傷喉嚨,使用材料也會反光,可能會引起誤診。
“這就是采購人的前期功課沒做好,使得預算并不合理。”吳小明說:“而預算不合理,就無法基本判斷供應商的報價是否合理,是否畸高畸低。這是需要把好的第一道關。”
龔云峰認為,在制定采購方案時必須要保證充分、有效競爭:“建議對不同類別的招標文件分別進行規范,以最大化減少采購方案的主觀因素。”
張旭東也認為,要解決價格問題,根本的出路有一條:競爭。任何地方、任何人不能人為設置障礙,排斥潛在的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據張旭東介紹,浙江省衛生廳和科技廳有一個醫療器械展銷會項目,每年春秋各一次。當地政府采購借助了這個平臺,通過“事先競爭入圍,產品當場展示,采供談判交流,專家審核把關”的方式,每年的中標價格都能下降10%-20%,這靠的就是良好的競爭機制。
在評標過程中,吳小明建議,碰到畸高畸低價格時,可請供應商現場說明價格構成,演示成本核算。“有些乍一看畸高畸低的價格,讓供應商說明成本后,可能會發現這個價格是非常合理的。”據吳小明介紹,在一次票據采購的招標活動中,投標供應商的報價竟從2000元到20000萬元不等,彼此之間懸殊很大。在專家認為報價最低的產品供應商承諾的質量可以滿足采購目的之后,為判定該供應商是否是惡意報價,特請他現場演示成本核算。“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報價最低的供應商是一名印刷廠的廠長,他對各項成本了如指掌,現場核算得清清楚楚。他演示后,我們才知道,因為他們的廠子位于城鄉結合部,因此用工成本非常低,光這一項就比別家低了不少。”
此外,吳小明還認為,在招標活動結束后應充分公開中標結果,這樣既便于公眾、網友監督的同時,也能為之后采購同類產品的同行做一個參考。“另外,做好供應商培訓工作也很重要,如果他們熟知《政府采購法》、《價格法》、《合同法》,知道違法報價將受到嚴厲懲罰,就不會鋌而走險胡亂報價了。”吳小明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