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追問
再制造追問
1
為什么國家要支持再制造?
一方面是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當前保護地球環境、構建循環經濟、保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話題。再制造工程,是一種重要和先進的循環經濟模式,它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帶來更多勞動就業。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但成本只有新品的50 %、節能60 %、節材70 %,對環境的不良影響與制造新品相比顯著降低。
另一方面是近幾年廢舊裝備的數量不斷增加的客觀現實。根據2010年統計數據,我國汽車年報廢量超過300萬輛,主要工程機械報廢量超過40萬臺,農業拖拉機報廢量超過100 萬臺,目前機床保有量逾700萬臺,其中服役超過10 年的機床占到60%,“十一五”期間機床報廢量超過80 萬臺,而且還將大量增加,預計到2020年工程機械的報廢量將達到120萬輛左右。隨著我國進入機械裝備報廢的高峰期,再制造產業在社會、資源、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優勢決定了發展再制造產業勢在必行。
2
再制造與全壽命周期有何關系?
全壽命周期這個概念是由再制造生發的。產品的全壽命周期是指產品從設計、制造、使用、維修到報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其特征是“研制—使用—報廢”,其物流是一個開環系統。
再制造的出現,完善了全壽命周期的內涵,使得產品在全壽命周期的末端,即報廢階段,不再作為廢品報廢,而是依靠高新技術恢復性能、重新煥發生命力,此時全壽命周期的特征已轉變為“研制—使用—報廢—再生”,其物流已成為一個閉環系統。因此,再制造是對產品全壽命周期的延伸和拓展,賦予了廢舊產品新的壽命,形成了再制造產品的循環壽命周期。再制造不僅可使廢舊產品起死回生,還可很好地解決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污染問題。
再制造不但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附加值,還可以為產品的設計、改造和維修提供信息,最終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完成產品的全壽命周期。
3
汽車再制造行業發展境況如何?
汽車再制造是充分利用廢舊汽車產品中蘊含的二次資源,節約制造新產品所需的能源、水和原材料,大力發展汽車再制造產業,不僅能夠提升我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力,也是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這個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從新車型的設計、生產,到日常的保養、維修,以及車輛的回收、報廢、拆解、再利用等各個環節。但國內再制造產品還主要集中在發動機、變速器、電機等附加值較高的汽車零部件上。
目前我國汽車再制造行業發展也遇到不少困難。比如,我國汽車再制造企業數量少、產量低、規模小;舊件來源不明和來源較少;許多再制造企業在收購舊發動機時由于沒有發票抵扣增值稅部分,為再制造企業增加了稅負;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的流通問題,如再制造產品流通中的產品標識、市場準入、再制造產品的質量標準和管理標準等問題,都需要相關政策及時予以規范。
4
再制造與“二手貨”是一回事嗎?
再制造不是“二手貨”。首先再制造是一個物理過程,比如,用舊了的發動機,經過一番修復、改造后,最后裝成的仍然是一臺發動機,而不是別的。由此看來,再制造不同于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再制造也具有化學過程的特征。雖然舊的發動機經再制造后仍是發動機,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構件已經脫胎換骨,而是一種全新的產品,所以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環利用。所以,再制造的產品不是“二手貨”。
再制造的本質是修復,但它不是簡單的維修。再制造的內核是采用制造業的模式搞維修,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的修復術,而且是一種產業化的修復,因而再制造是維修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對傳統維修概念的一種提升和改寫。
5
我國再制造產業的前景怎樣?
目前國內從事機械產品再制造生產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發改委批準的42 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和工信部批準的35 家機電產品再制造的試點企業。其中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是一家起步較早的具有國際水準的汽車發動機再制造公司。其他多數企業近幾年才開始從事再制造生產,普遍存在技術缺乏、人才需求量大、經濟效益不明顯的特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2010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業產能數據顯示,再制造發動機約11萬臺,變速器約6萬臺,發電機、起動機約100萬臺右,再制造總產值低于25億元。隨著國家對再制造產業發展各項政策的落實,預計我國機械再制造產業將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6
國外再制造產業發展態勢如何?
再制造產業在國外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據統計,2010 年僅全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規模已達850億美元以上,在美國機動車輛維修市場中,再制造配件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日本在至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再制造的工程機械中,58%由日本國內用戶使用,34% 出口到國外,其余8%拆解后作為零部件配件出售。
另外,很多國家對再制造的發展有明確的目標,并對相關情況進行了立法。比如,日本早在1970年就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確定了促進報廢汽車和家用機器等循環利用而進行判斷基準、事前評估、信息提供等運作機制。2000年德國制定了統一法令,決定從加強生產者責任的方針出發逐步走向無償回收處理。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