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再制造件回收標準盡快出臺
再制造系列報道③
期待可再制造件回收標準盡快出臺
——訪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制造專業委員會主任羅健夫
■ 本報記者 耿丹丹 吳敏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五部委發下發《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目的是為促進舊件回收和再制造產品的發展。其中,舊件的回收力度和回收質量是再制造的前提和條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制造專業委員會主任羅健夫呼吁盡快建立可再制造件回收和分類標準,促進再制造產業科學發展。
整車回收體系相對完整
《中國政府采購報》:羅主任,您作為再制造方面的專家,為何特別關注再制造過程中的舊件回收?
羅健夫:一方面是因為我所在的中國物資協會主要做舊件回收方面的研究,我們作為該協會下的一個專委會也更多地是研究再制造過程中有關舊件回收方面的各類問題。另一方面,舊件回收是再制造的前提和條件,舊件回收體系健全規范、舊件回收較多、可再制造件質量越好,對后期的再制造會更加有利。因此我們非常注重舊件回收這一再制造過程前端的研究。目前,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承擔或參與了《報廢汽車綠色高效拆解設備及關鍵技術的研究》、《報廢機動車組合拆解線的設計》、《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車用動力電池回收與再利用研究》以及《我國機電產品再制造舊件回收逆向物流系統規劃》等科研項目以及參與近些年來再制造有關的一些政策的制定的討論和討論。
《中國政府采購報》: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我國報廢汽車及廢舊零部件回收的情況。
羅健夫:總的來說,我國汽車舊件回收企業體系已經建立起來,并且也有專門的汽車舊件回收主管部門和相關法規。具體來說,我國的汽車舊件回收企業的正規稱謂是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這類企業實行資格認證,業務主管部門是國家商務部在各省的商務主管部門。現在,全國有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533家,回收網點3000余個,直接從業人員3萬余人,也就是說基本上每一個市有一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這類企業把汽車拆解以后,取出還有利用價值的舊件,銷售給相關再制造企業,對其進行再制造;把汽車上拆解下來一些無用的零部件銷售給鋼廠進行回爐。
2008年,商務部組織制定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對報廢汽車拆解企業提出了硬性的資格條件,比如,企業要做到室內拆解,拆解地面要硬化,要進行防滲透的處理,以防止廢油廢水滲透到地下污染土壤和水系,而且要有抽取氟里昂的設備、抽油的設備等。
此外,在全國建立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信息系統,將有資質企業聯網,通過信息系統打印報廢汽車回收證明。該系統還有統計功能,與環保系統、商務系統、財政系統聯網,如汽車更新補貼都是通過系統進行發放。
可再制造件的分類和回收標準缺失
《中國政府采購報》:剛才您說道,我國汽車舊件回收的企業體系以及主管部門等較為健全,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比較成熟?
羅健夫:我國報廢汽車回收的企業體系以及主管部門的建立只是健全舊件回收體系中的一個方面。在舊件回收過程中,回收已經基本形成體系,但是回收利用率低依然是目前一個很大的問題。其次,舊件回收以后,還應該進行分揀,建立相應的分揀與分類標準。
《中國政府采購報》:是什么導致我國廢舊汽車零部件回收利用率較低?
羅健夫:我國廢舊汽車零部件回收利用率低有自己的國情。前些年我國汽車價格高、汽車稀少,一些應該報廢的車,往往被多次轉手到農村或偏遠的地方繼續使用。而且,按照目前的規定,報廢的汽車五大總成只能用來煉鋼、煉鐵,而不能再制造使用。另外,就目前而言,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直接回用的零部件的銷售大約只能占到銷售額的5%-10%,90%都是作為廢料賣給鋼廠。而國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零部件銷售則占到銷售額的70%。
《中國政府采購報》:除了汽車舊件回收率低以外,也請您介紹一下舊件回收后的分揀。
羅健夫:目前,我國報廢汽車整車回收的體系相對比較完整,但是報廢汽車到拆解企業以后,企業應該按照什么標準對拆解下來的舊件進行分揀;舊件磨損到什么樣的程度可以分揀出來給再制造廠家進行再制造;什么樣的舊件只能賣給鋼廠進行回爐,這些標準和規范我國還沒有。拆解企業目前只能憑經驗進行分揀,隨意性很大。
而這些分揀規范和標準應該盡快建立。原因是,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報廢量也將大量增加。截至201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2億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大概將達到2億輛,按5%-7%的報廢率計算,每年也將產生1000萬輛-1400萬輛報廢汽車。特別是,隨著家庭汽車更新換代加速,報廢汽車高峰期在不久的將來會到來。我估計還有5年,我國就將迎來汽車報廢高峰。對此,我們也一直在呼吁相關部門在汽車報廢高峰期到來前出臺針對可再制造件的回收標準以及分類的管理辦法等。
回收和分類標準應考慮技術及磨損程度等
《中國政府采購報》:正如您所說,可再制造件的回收和分類標準亟需出臺。那您認為,可再制造件回收標準應考慮哪些因素?
羅健夫:我認為制定這個管理辦法的思路應該是基于大的背景,針對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產品等典型裝備來制定。
以汽車零部件為例,大到發動機、變速器、轉向器、前后橋,小到渦輪增壓器、卡鉗、噴油器、壓縮機、各種泵類產品、各類軸承等,再制造件的回收標準及分類管理辦法要考慮其技術、磨損程度等各種因素,比如:
首先,再制造件要考慮技術原因。近10年,是我國汽車快速發展的10年,這期間汽車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盡管回收的零部件成色、質量不錯,但是這一零部件已經是沒有消費市場了,就沒必要再分揀到再制造件中進行回收了。這里有兩個比較突出的例子:一是近10年,汽車經歷了從化油器發動機到電噴發動機的過程,如果報廢汽車使用的是化油器發動機,就沒有再制造的必要,因為現在的汽車大多是電噴式的。二是排放標準變化特別大,這10年,我國汽車的排放標準從國1標準發展到國5標準,對應的相關技術上也有很多變革,所以好多產品可再制造性也就不高。
其次,再制造件要考慮磨損程度。舊件磨損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歸為可制造件中,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這一標準的制定還要結合現在的再制造技術。
總之,國家相關部門應當抓緊研究和制定可再制造件的回收和分類標準,當報廢汽車高峰期到來時,拆解企業才能更加從容地對可再制造件進行判斷和科學的分揀回收,提高舊件的可再制造率,達到節能節材的目的。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