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在政策與業主間尋找平衡
本報記者 周黎潔
“我們這兒鼓勵采購中心和社會中介進行競爭,但采購人老是說我們要求太多,不如委托社會中介那樣簡單。”一位集采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抱怨道。在他們這個地方,集采機構是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除了集采項目外,他們對其他項目收取代理服務費,這意味著在部門集中采購、分散采購項目中,他們與社會中介形成了競爭格局。
這位工作人員解釋,所謂要求太多主要是指集采機構向采購人提出的需要執行的一些政府采購政策,比如強制采購、優先采購以及進口產品采購等規定。
社會中介機構難道不執行這些政策?記者就此隨機采訪了幾家社會中介機構,得到的答復都非常肯定:當然要執行。
執行國家政策哪能打折扣
某社會中介機構負責人史先生表示,政府采購必須實現的政策功能是國家法律政策的規定和要求,采購代理機構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在這一問題上不存在誰的職責多、誰的職責少的問題。“我們所遇到的情況是,大部分采購人來委托的時候并不了解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或只是一知半解,對其進行政策宣傳和普及是免不了的。”史先生說。
上海市某社會中介機構負責人靳先生告訴記者,所有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文件都是他們的工作依據,包括政策功能執行方面的文件,很多業主根本看不到這些文件,他們必須向業主清楚地講解這些規定,“否則業主會怪我們的。”靳先生說。
由于強制采購類項目大部分屬于集采項目,社會中介接觸最多的是部分優先采購項目和進口產品采購項目。以進口產品采購為例,史先生介紹,如果采購人愿意委托該中介進行專家論證,那么會將這部分內容寫入委托代理協議之中,通過論證之后會在招標文件中進行告知“該產品已經通過進口產品采購審批”。
對于優先采購政策,史先生在實際操作中主要理順了4種認證。“目前我們國家有4種關于節能環保的認證,一種是官方認證,這是非強制性認證;一種是第3方認證,這種認證在評標時可以獲得加分;還有一種是效率認證,這種認證具有排他性,投標人如果沒有該認證就會被淘汰;最后一種就是政府采購認證,也就是節能環保產品清單。”史先生說,這些都是國家政策,哪容得打折扣?
政策執行尺度或有不同
“從程序上肯定看不出問題,但政策執行的尺度是不一樣的。”一位多年從事集采業務的人士舉例說,假設一位采購人想采購進口產品,集采機構會先從國內廠家中去尋找能基本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國內有的,會說服采購人采購國內產品,就算不足3家也會告訴采購人可以用其他采購方式采購國內產品。而采購人心里并不愿意買只能基本滿足需求的產品,而是想要用起來舒服的產品。這樣的項目到了社會中介那兒,結果會是社會中介提供優質的服務為采購人進行需求論證并通過審批,從而順利采購到進口產品。“這兩種做法都不違背采購程序,但哪一個更符合制度出臺的初衷呢?國家為什么要出臺進口產品采購管理辦法?”這位人士反問道。
當然,他并不否認一些甲級資質的社會中介確實在業務上非常精通、專業,也不是說所有的社會中介都不去積極貫徹各項政策,只是委托代理的市場關系已經決定了社會中介為采購人服務的功能定位。
而市場機制下的這種服務關系還導致了另一種結局——上海的靳先生告訴記者,有時候為了有一個理想的招標結果,他們甚至會建議采購人去申請采購進口產品,進行國際招標。“國內只有1家廠商符合需求,價格怎么談都不可能下來,還不如讓境外公司參與競爭,迫使國內公司降價。”靳先生同時表示,國際招標并不意味著境外公司就能中標,這是迫使他們降價的一個方法。據介紹,近年來在機電產品國際招標中,境內產品的中標比例已經超過50%。“除非是特別尖端的產品,其他大多數國內產品都非常有競爭力,能從國際招標中勝出。”靳先生說。
重在建立科學的監管機制
天津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的實現,天津市主要監管兩類當事人,一是采購人,二是集采機構。“政策功能貫徹得好不好,關鍵在采購人,中介機構是接受采購人的委托配合采購人制定招標文件,協助采購人執行好政策功能,最終的決定權在采購人那里。”這位負責人說,天津市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對采購人進行政府采購制度和理念的宣傳。
此外,由于強制采購的9類品目大多是集采項目,而集采機構的政策主導性也更強一些,因此集采機構也是天津市政府采購政策功能貫徹執行的主力軍。“如果采購人不愿意執行這些政策,社會中介有沒有辦法?”該負責人問。靳先生表示,如果業主不愿意執行政策,他們會保留原來的招標方案以供監管檢查之用。
可以看出,更多的社會中介機構必須為業主辛苦為業主忙。北京某招標代理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像進口產品論證這樣的工作,他們是作為一項服務免費為采購人提供的。
從政府采購制度創建之初就實行采購代理機構市場化運作的煙臺市,是否為上面的問題所困擾呢?“重要的不是執行機構性質的區別,而是監管機制的設計。”煙臺市政府采購辦公室副主任任信美表示。煙臺市財政局從源頭上對采購需求進行論證,是否應該買進口產品在這個環節已經解決了,在采購過程中又對招標文件進行審核,重要的技術參數由專家進行論證,最后所有采購都在統一的招標大廳進行。“我認為監管不是對一個點的監管,而是通過一整套監管機制來產生良好的監管效果。”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