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為搶抓發展機遇的關鍵
本期主持
宮玉玲: 本報實習記者
邀請嘉賓
羅振濤: 常州高新區區委書記
王惠余: 新能源商會副會長、日 利達太陽能董事長
馬迎昌: 力諾瑞特總工程師
孫善臣: 本報《電器周刊》主編
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太陽能光熱國際高峰論壇于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能源話題成為論壇關注的焦點。“十二五”規劃將新能源產業提高到戰略發展的高度,這對于新能源行業以及企業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企業將如何搶抓機遇,推動企業與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就此話題,中國農村能源協會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太陽雨集團董事長徐新建,新能源商會副會長、日利達董事長王惠余及本報《綠周刊》主編孫善臣等受邀參加論壇并發表觀點。本報記者于會后對相關人士進行進一步采訪,并特別推出本期沙龍,以饗讀者。
-----【編者的話】
新能源的戰略高度
主持人:“十二五”期間,新能源的發展面臨怎樣的機遇?對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羅振濤:“十二五”期間,新能源的發展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從戰略地位上講,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發展新能源產業。具體到光熱利用產業,“國家戰略產業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發展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太陽能熱利用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太陽能光熱利用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在新能源發展比重中,太陽能重要地位僅次于風能,到2015年預計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保有量可達到4億平方米,節約標煤0.6億噸,比例占據12%,對節能減排戰略目標意義重大。
王慧余:國家在把新能源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對企業發展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面對大好形勢,企業面臨產業化挑戰。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用戶成為發展關鍵。
孫善臣:新能源發展戰略的提出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首先,將會拉動市場發展,進而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為企業長足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在科技發展規劃的前提下,國家在相關裝備和技術方面也會給予大力支持,從而為企業硬件更新換代提供保障。但與此同時,新能源企業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甚至行業的洗牌。
政府應如何作為
主持人:今天也有地方政府的領導來到現場,那么請問戴書記,您認為政府部門在新能源發展中應扮演何種角色?
戴源:正如羅主任所言,目前,新能源發展迎來絕好契機,各級政府也都非常重視這一新興產業。我認為,發展新能源,發展太陽能產業,應以企業為主體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政府部門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氛圍,搭建平臺,發揮其組織和宏觀調控功能,集合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以使之降低成本,降低風險。
王惠余:作為企業代表,我認為,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在政策上應該給予更多的補貼,鼓勵產業發展。跟西班牙、德國政府補貼的60%相比,中國政府補貼微乎其微。作為草根產業發展起來的中國太陽能熱水器,政策上的補貼更是鮮見。最近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太陽能熱水器初嘗政策利好。同時,對市場上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政府應大力扶持,使之不僅在產量和使用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在公司層次和規模上也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太陽能產業真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產業。
馬迎昌:談到政府為新能源發展所應做的努力,在我看來應從如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減免稅收。目前新能源企業總體發展規模都很小,資金不充裕,鼓勵企業發展,減免稅收實屬當務之急。其次,鑒于太陽能熱利用民用方面發展已經成熟,呼吁政府對太陽能工業利用上需大力扶持。目前太陽能空調與電力空調相比,因其發展處于初期,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和應用,成本較高,企業對其應用積極性并不高。若政府能給予大量資金鼓勵支持一些企業,待其形成規模,走上正軌,再逐步減少政府扶持,新能源發展才有望見成效。另外,政府應指導全國高校開設與新能源緊密結合的一些課程,為企業培養人才。
孫善臣:政府采購是政府部門推動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手段。既能從政府需求的角度有效引導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又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促進行業競爭的規范有序。
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主持人:面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企業應如何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實現企業與產業的良性發展呢?
羅振濤:首先,企業不能急功近利,做好人才儲備和培養是當務之急。企業要發展,技術要進步,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短缺是目前企業發展的短板。從業人員尤其是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更要克服眼高手低劣勢,理論結合實際,提高自己,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其次,企業要走好商業化道路,市場銷售與開拓不可或缺,用標準化嚴格要求自己,引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王惠余: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雖然在產量和使用量上已經位居世界首位,但作為草根產業發展起來的太陽能行業,門檻低、競爭力差,行業內沒有哪家企業一家獨大也是事實。新形勢下,企業要想長足發展,迅速給自己定位才是關鍵。低端太陽能熱水器,中端太陽能空調和高端太陽能發電企業應找準定位。太陽能發電方面,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實現的行為,在政府組織下,為其發展提供相應設備和技術成為企業有效選擇。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如何將夏季太陽能設備收集的多余熱量制冷成為目前日利達企業研發的主要課題。
馬迎昌:企業要想抓住未來大好時機,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是關鍵。產業界、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發揮強強聯合的優勢,以使產品“含金量”更高,更具市場適應性。另外,企業需加強引進人才,尤其是研發人才,高薪誠聘社會精英,為技術騰飛奠定基礎。
孫善臣:正如前面幾位業界專家所講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和不竭動力,要想在產業競爭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企業必須在技術、產品、服務的持續創新方面下功夫,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相反則終將會被淘汰。談到創新,我認為,新能源企業不妨可以向其他成熟行業如家電行業等學習借鑒一些成功的發展模式與經驗。同時,隨著新技術、新需求的涌現,企業應加強物聯網、智能技術等的跨界融合與創新。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