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向24家代理機構亮“黃牌”
“2014年度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結果公布,37家代理機構被責令整改,其中部分代理機構被警告
財政部向24家代理機構亮“黃牌”
本報訊 記者樂佳超報道 財政部近日發布24個政府采購信息公告,對北京市京發招標有限公司等24家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做出警告的行政處罰。此前,財政部已對37家代理機構做出責令整改的處理。
2014年12月,財政部公布“2014年度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處理結果。根據財政部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第173號—第209號),37家代理機構在2014年3月至8月開展的“2014年度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中,被查出代理的政府采購項目存在違法違規情形,財政部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規定,決定對其做出責令整改的處理。此外,政府采購信息公告還明確,財政部將對部分代理機構的違法行為另行處罰。
財政部近日正式公布該處罰結果。根據財政部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第225號—第248號),24家代理機構在此次專項檢查中,被查出代理的政府采購項目存在違法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等規定,財政部決定對24家代理機構做出警告的行政處罰。此次專項檢查發現的違法情形包括評標專家組成員數量不合法、未發布采購信息更正公告、招標文件設置地域限制或者規模限制條款、未從財政部門設立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抽取專家、對招標文件的澄清或者修改時間不符合規定期限、未發布中標和成交結果公告、延長開標時間的變更公告發布時間不符合規定期限、招標文件設置供應商資格條件限制條款、對供應商設置注冊資本金限制等情形等方面。
據悉,2014年3月至8月,財政部開展了“2014年度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涉及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7個省(市)部分甲級機構2013年度代理的政府采購項目,檢查內容包括廢標情況、代理業務范圍、采購需求及方式、采購文件、信息發布、評審委員會、開標和評標、中標成交、保證金及文件發售費、質疑處理、檔案管理和執業資格等12個方面。以此規范甲級機構的執業行為,促進提高甲級機構依法代理采購的意識、能力和水平,推動建立甲級機構的長效監管機制;查找法規制度、操作執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下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管理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據了解,早在2012年12月,財政部聯合監察部、審計署及國家預防腐敗局啟動了為期6個月的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這是財政部首次針對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開展此類大型專項檢查。在此次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專項檢查中,56家代理機構被查出在2011年申請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甲級資格過程中,提供的專職人員社保證明材料與事實不符。根據《行政許可法》第69條第二款和《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財政部令第61號)第42條的規定,財政部決定撤銷這56家政府采購甲級代理機構的資格,并收回《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甲級資格證書》。
(財政部對24家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行政處罰相關公告詳見第六、七版)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