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采核心文化帶到兩會上——本報記者“背”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公開、公平、公正”上會采訪側記
我們在現場
把政采核心文化帶到兩會上
——本報記者“背”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公開、公平、公正”上會采訪側記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公開了才能公正和公平。‘三公’不僅是政府采購工作的目標和方向,也是社會和諧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見到記者攜帶的電腦上貼有“公開、公平、公正”的字樣,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今年兩會采訪,本報在策劃兩會宣傳報道方案時明確要求,上會記者不但要做好政府采購工作的宣傳報道,傳播代表委員的心聲,還要做政府采購核心文化的宣傳員、傳播者。于是,四名上會記者背著貼有標志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價值——“公開、公平、公正”字樣的電腦上會了。他們無論走到哪兒,采訪到哪兒,都能引起代表委員的注意,也吸引了兩會記者的眼光。
李大進說,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公開、公平、公正”不僅體現在各項法律法規中,更要體現在政府采購工作執行操作的各個環節。政府采購法作為一部法律,在各個方面都是進行宏觀的規定,在操作層面上,政府采購工作的執行者有可能在理解法律和執行法律時有不同的看法而出現偏差。但絕不能因此成為出現的腐敗的理由。說到底,大家都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做事,腐敗如何能產生?
他說,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很多模糊的問題和模糊的地帶進行明確,將有利于更好地實施政府采購法,進而更有利于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減少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但也不可能解決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因此,恪守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價值是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的。
“你們隨時宣傳‘公開、公平、公正’政府采購的核心文化,這很好呀!”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新疆區委會主委牛汝極看見記者的電腦時說。他的話題也一下轉到了這上面來,“我國正在提倡節約過‘緊日子’,如何做到?就是要大力提倡政府采購公開,實現采購的公開、公正、公平。政府采購的商品、單價、購買對象等絕大多數細節,都需要向社會公開,讓公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么事。這樣不僅做到透明、公開,更讓政府支出被監督于公眾的視野之中,幫助我們過好‘緊日子’。”
“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提問這個‘餡餅’掉在我的頭上,當時我坐在不太起眼的地方,主持人點名讓我提問時,還以為是叫別人呢。‘那個穿灰白相間的女記者。’主持人再三說,我才知道叫我。”9日上午,全國政協召開的記者會上,本報記者有幸得到了一次提問的機會。她向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提的問題是,政府應如何購買法律服務,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她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被多個網站轉載。“后來我想,太約是因為我電腦上‘公開、公平、公正’的字樣吸引了主持人的眼光吧。”她說。
“公開、公平、公正”文化價值觀,不但引起代表委員甚至是新聞發布會主持人的關注,更在記者同行中引起共鳴。
四川代表團開放日,上午不到8點就有不少記者來到金臺飯店的二層會議室,占據一個好位子。《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也不例外。會議還未開始,記者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開始瀏覽新聞。此時,視頻類媒體和網絡媒體已經開始工作:調制設備、錄制會場、采訪記者……四川某視頻媒體一位主持人來到記者身邊,采訪道:“此次您來到四川代表團,最關注什么?”記者指著筆記本上貼著的“公開、公平、公正”六個字,回答道:“我是《中國政府采購報》的記者。我很關注四川政府采購工作的進展情況。前些年,四川省政府采購領域曾有一些干部發生過腐敗問題。近兩年,四川省為了實現政府采購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做了不少努力,我想知道目前的結果如何。”主持人仔細看了看記者筆記本上貼的“公開、公平、公正”字樣,說道:“不僅是政府采購關注三公,我們全社會都要朝著三公的目標努力!”
(本報兩會報道組)
本報記者袁瑞娟(上圖)、馮藝(下圖)“背”著政府采購核心文化“公開、公平、公正”上會采訪。(攝影/馮藝 袁瑞娟)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