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單一市場中的多維度壁壘
聚焦歐盟公共采購
歐盟單一市場中的多維度壁壘
● 公共采購占歐盟國家GDP的比重已達16%,然而,只有3%的合同實現了跨境交易
● 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認可度、公共采購的跨境招投標、基礎設施整合以及人口自由流動方面的障礙,導致歐盟單一市場壁壘重重
■ 蒂莫西·泰勒
歐盟單一市場是指在歐盟內實現沒有內部邊界的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內保證商品、勞動、服務及資本的自由流動。然而在公共采購領域,歐盟單一市場似乎并未給供應商帶來源源不斷的機會。
數據顯示,如今公共采購占歐盟國家GDP的比重已達到了16%,然而,其中只有3%的合同實現了跨境交易。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崇尚自由與流通的歐盟單一市場,是什么阻礙了跨境交易行為?又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歐盟單一市場的互通有無?
早在1957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就簽訂了《羅馬條約》,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EC),規定立約國的關稅須逐年調整,并成立一個關稅同盟,這個所謂的“共同市場”也就是歐盟的雛形。1993年,歐盟單一市場在當時歐盟的12個成員國正式啟動。
若比較歐洲國家與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生產力曲線,不難發現歐盟單一市場的形成有助于生產力的提升。經濟學家對此給出了解釋:經濟學理論認為,單一市場的形成有助于推動生產力并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單一市場與低貿易壁壘意味著公司間會面臨更多競爭,而競爭會在無形中推動創新,理念與方法在歐盟成員國間的交叉滲透也會鼓勵創新。
不同于封閉的小國市場,存活于更為開闊的市場內的公司更容易享受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隨著勞動力在經濟不斷擴張的區域內自由流動,就業機會無疑會得到極大的豐富。金融一體化也有助于投資資本的集合,從而產生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與更強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研究者為量化單一市場優勢而進行的大量實證研究卻表明,這些顯而易見的利好因素并未在現實中得以體現。
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錯?事實上,歐盟在很多維度上并未實現單一市場,無論是相互間的認可程度、公共采購的跨境招投標以及基礎設施整合方面仍存在不少障礙。
如今,歐盟成員國間的關稅已基本為零,即使在距離《羅馬條約》簽訂超過半個世紀的當下,歐盟各國間的產品與服務標準仍存有較大差異,這無疑會導致跨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各國之間也并非全然認可對方。此外,各國對歐盟各類指令的實施質量并不高。經合組織(OECD)的一份報告顯示,近年來,歐盟一直在努力協調各國法規間的差異并不斷促進競爭,然而在實踐中,監管執行卻常常超出實際需求,這種監管的“鍍金”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監管成本,從而產生“監管蠕變”效應,使得商業環境更加復雜多變。
在歐盟,各國間并沒有統一的銀行監管體系,28個歐盟成員國擁有28種稅法,各國環境標準制定與消費者保護的規范上甚至大相徑庭,律法的不統一無疑會為跨境交易帶來不少障礙。與此同時,國家層級的法律通常在服務行業中有著較高級別的效力,包括零售業、醫生或律師等專業服務以及網絡電信行業都遵循著各國內部的法律規范,使得歐盟服務業壁壘重重。
基礎設施未能得到有效整合與不自由的流動人口也是歐盟單一市場中無法回避的話題。歐盟的基礎設施,包括運輸和通信基礎設施,如今仍停留在國家資助建設層面,大多數歐盟國家將建設重點集中于國內交通的鋪設,很少將眼光放在跨國界的道路溝通與網絡交流上,使得歐盟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得到高效整合,無形中阻礙了跨境交易的效率。
在構建歐盟單一市場時,人口的自由流動被作為重要優勢考慮在內,但事實卻是只有3%的歐盟勞動力人口會在另一個國家工作。這一大大低于預期的勞動力流動數據,一方面是受限于各國間不同的語言、文化差異或者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國家出臺的規則并不鼓勵本國公民跨國就業,比如一些歐盟國家對跨境就業人員缺乏相應的退休及失業政策保護,缺少專業資質的認可,甚至在個人所得稅繳納方面難以協調統一,導致一些跨境工作人員需要為一份收入繳納雙重稅賦。
當然,若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反觀這一結果,其實并不會令人驚訝。多數成員國在歐盟項目的承諾上大都言辭鑿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也的確認真對待。但當其國內政治局勢朝著較為嚴峻的方向推進時,在各國內部利益團體的驅動下,成員國政府難免希望能從國家層面上獲得更多操縱權,政客也許會通過有限禁止與公共壟斷等手段在選舉中牟利。
近年來,歐盟政府債務負擔逐漸超出自身承受范圍,導致歐盟經濟在過去幾年持續低迷,歐盟政府不得不將注意力轉移到政府債務與中央銀行政策上,歐盟經濟幾乎步履蹣跚,經濟增長缺乏動力且失業率一直停留在10%以上,一些國家的經濟表現甚至更糟。
對于歐盟來說,是時候需要認識到歐洲的生產力問題不僅僅是歐元區政府債務與管理出了差錯。事實上,即使歐洲的生產率在短期內得以小幅提升,有著不同經濟環境卻不得不使用同一種貨幣,無疑會為歐盟成員國帶來不小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朝著單一市場的大方向努力會有助于歐盟在宏觀經濟環境中緩解這些壓力。
(作者系美國《經濟展望雜志》總編輯,朱穎編譯)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