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標案頻發的背后
流標現象的發生,一方面增加了采購代理機構和投標供應商的成本,延長了采購周期,降低了采購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采購活動存在欠科學、不規范的可能。
作者:徐深義 金平
所謂流標,是指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由于有效投標供應商不足3家或對采購文件實質性響應的供應商不足3家,而不得不重新組織采購或采取其他方式進行采購的現象。
以浙江省衢州市為例,2009年—2010年,在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組織采購的項目中共發生流標案例52起,占同期接受項目數的20%。流標現象的發生,一方面增加了采購代理機構和投標供應商的成本,延長了采購周期,降低了采購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該項采購活動存在欠科學、不規范的可能。
原因分析
類型一:無人應標
該類型在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2009年—2010年采購項目中共發生32起,占同期流標總數的61.5%,屬于流標的主要類型。原因如下:
一是指定品牌型號所致。
案例:2010年11月,某采購單位要求購買10臺空調,由于該型號空調不在當地協議供貨范圍內,采購中心進行了詢價采購。而該品牌在當地只有1家代理商,結果可想而知。
分析:采購人在提交采購計劃時指定貨物的品牌和型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其他供應商。由于在同一地區同一品牌的代理商數量有限,很容易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3家。貨物類采購中最容易出現流標的還有電梯和汽車采購。單臺電梯采購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這2年房地產項目過熱,單臺電梯采購金額較小,而電梯又屬于特種設備,門檻較高,引不起供應商的興趣;汽車銷售一般實行專營制度,每個品牌的汽車在當地往往只有1家經營店,也容易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3家。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2009年—2010年度所有上述2類采購項目均因投標人不足3家而流標。
二是采購需求過高所致。
案例:某單位UPS電源采購項目,采購預算是73萬元,由于采購文件要求“提供原廠商現場安裝和調試;提供原廠商3年7*24質保服務;要求在供貨時提供原廠服務承諾函”等,導致投標人不足3家。
分析:采購人在提交采購需求時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如要求投標人提供制造廠商針對某項目的質保函原件或出具廠商授權書等,往往會導致產品被控貨,最終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3家。
三是市場調查不充分所致。
案例:2010年4月,某單位采購華碩某型號筆記本電腦,但因型號過新,市場根本無貨,導致無人應標。
分析:一些IT類產品,采購人要求采購的貨物或已停產或型號過新,市場上根本拿不到貨,從而導致采購失敗。
類型二:實質性響應的供應商不足3家
排除供應商在技術指標上出現重大偏離的情況,實質性響應招標文件的供應商不足3家而導致流標的原因有以下2種:
一是廢標條款過于苛刻。
案例:2010年8月某單位的冷水機組公開招標采購項目,有4家供應商應標,但在評標時發現一家供應商投標文件封面沒有法人簽字蓋章,另一家供應商誤將技術指標中的大于號寫成了小于號。由于這2個失誤屬于實質性偏離條款,最終只能作無效標處理。
二是預算價定得過低。
案例:2009年某單位要求采購某型號打印機,采購預算1.6萬元,3家投標供應商的報價分別為1.638萬元、1.663萬元、1.619萬元,均超過預算。
分析:這種看似低級的錯誤其實為數不少。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2008年—2009年度因采購預算價定得過低而導致流標的案例共有9起,占同期流標總數的17.3%。采購人把項目預算價格壓到最低,甚至連必要的費用(如投標人的差旅費等)都沒有考慮進去,導致所有投標人報價均超預算。
類型三:中標供應商棄標
案例:2010年5月某單位要求采購路由器等網絡設備,預算價45萬元,有9家供應商投標,其中有8家報價在30萬元—42萬元之間,有一家報價是17.44萬元,最終發現根本無法履約而棄標。事后經詢問得知是錯誤理解采購需求所致。
分析:該現象往往出現在詢價采購中,供應商或因盲目報價或因計算失誤導致中標,結果發現根本不能履約而棄標。但也不排除由于產品被控貨而棄標的情況。
措施建議
流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每次流標案例發生后,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以將流標率降至最低。
規范采購人的行為。流標絕大多數和采購人的采購需求有關。筆者認為首先要從制度入手,規范采購人的政府采購行為。
一是對一些通用的辦公設備如電腦、打印機、空調等做到不定品牌、型號采購。采購人只須提出通用的性能、技術參數要求即可。二是要嚴格執行協議供貨制度。所采貨物屬于協議供貨范圍內的,原則上不予采購協議供貨以外的。如有特殊需要的,須經專家論證并報監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采購。三是用規章制度限制采購人的某些行為。采購人不得在采購文件中列入限制、排斥潛在供應商的商務、技術條款;不得含有傾向性或者排斥潛在供應商的規格技術標準及其他有違反公平競爭的條款;不得以不合理的注冊資本金、銷售業績以及資格等條款對潛在供應商實行歧視或者差別待遇。特別要限制所謂的原廠商授權和原廠商質保服務等行為。四要開展市場前期調查。避免出現所報規格型號已斷貨或市場尚未銷售等情況。
加強審查采購需求。采購中心在接受委托時,要對采購的貨物做到心中有數,除了主動詢問相關供應商有關市場、技術問題外,在發布采購公告之前要公示采購文件,傾聽各方意見,避免出現貨物已經停產或采購貨物型號過新等情況。
要科學編制采購文件。要編制全面、嚴謹、科學、規范的采購文件示范文本。對招標文件中的廢標條款進行仔細斟酌。對一些供應商容易疏忽的問題,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予列入廢標條款中。如果對投標人有特殊要求的,應在招標文件中加粗注明,以引起投標人的重視。同時全面推行供應商網上注冊制度,建立供應商庫,實行資格后審辦法,使供應商在投標時不必攜帶過多的原件證明,以減輕供應商投標時被廢標的風險。
要制定合理的貨物采購程序。針對某些容易流標的特殊貨物,如汽車、單臺電梯等,除確因技術方面的匹配性不得不從原中標供應商處供貨等情況外,要從制度入手破解難題,開通“綠色通道”。可以在采購方式的審批上采用先由采購人提出申請,再進行網上公示,然后采用單一來源采購的方式進行采購,避免走彎路。
要加大采購信息的公開力度。采購信息的發布要多渠道并及時公開,必要時可以以電話、短信的形式通知供應商來參與競爭。
要公開政府采購預算。對于因報價失誤而引起的流標,可以公開采購項目的預算,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采購辦公室)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