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監管:織就一張全程全域的恢恢天網
互聯網+政府采購:一場姍姍來遲的約會系列談⒂
電子監管:織就一張全程全域的恢恢天網
■ 張紀雄
上篇我們談到,采購交易數據會從交易平臺實時同步到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內網里,其目的有二:一是備份網上交易的數據,二是實施電子監管。
讓數據發揮價值,讓信息發揮威力
◆把牢數據“管道”和“閥門”
“政采電商”部署在公有云上,這朵云必須是經過權威部門認證的“可信云”。采購交易數據是政府部門重要的經濟數據,除了政府部門,不允許其他任何機構接觸這些數據,政采電商有保證數據安全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在數據同步過程中,確保數據不會被誤傳,傳輸途中不會被截獲。
我們要在交易平臺里,為各個政府建立“數據大使”,也即交易平臺已經把各個政府的數據進行了邏輯分區,它們是相互獨立的。然后在政府的采購內網中,安裝一個數據裝載設備,與交易平臺的邏輯分區進行對接,通過身份驗證后,邏輯分區里的數據就可以同步到采購內網。這里面,“數據大使”與數據裝載設備之間將設置“暗語”,對上“暗語”后才可以“握手”連接,確保連接的是自己的數據,不會誤連。
與此同時,上級部門可以依法同步下級政府的數據,數據“管道”的接頭上還需安裝一個“多通閥門”,上端連接多個“數據大使”,下端連接一個數據裝載設備。
這樣的設計機制,采購交易平臺上的數據就可以安全地復制到政府采購內網中,監管機制也就建立起來了。
◆沿路“攔網式”監管
為了實時了解交易平臺的交易情況,可以在數據管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放置一個“監控器”,數據通過時,若不符合要求,即進行報警。這就好比在水網中放置一個“魚網”,“小魚”可能會從網上漏下來,而“大魚”則會因觸網而被攔下,經過排查處理后即可放行。
這張“魚網”的密度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靈活地設置,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層級的監管需要。攔截的信息可以從手機短信、微信、APP或是電腦客戶端等方式推送到監管人員面前,讓監管人員隨時隨地了解政府采購交易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甚至可以提前預知某些情況。監管人員得到這些信息后,可以把處理意見及時發送至采購管理部門,讓他們進行處理。這種方式我們稱為實時性監管。
◆逐項“掃描式”監管
即使進行了拉網攔截,可能還會有“漏網之魚”,那也沒關系,我們還會有更嚴格監管措施——逐項掃描。
逐項掃描,就是設置更為豐富的監管規則,在后臺數據里進行逐一清查。當然這樣的清查,不需要天天進行,定期處理即可,也不必在白天系統繁忙時清查,完全可以在晚上系統空閑時工作,監管人員早上一上班就可以看到系統逐項清查的報告。然后將這些報告的相關內容,或公開在互聯網,或依法進行處理。久而久之,交易行為自我約束機制就會自然形成。
◆全網數據綜合對比分析
對上級政府而言,除了上述兩種監管方式外,還可以進行全網對比分析。比如,我們可以把某個供應商、相同產品、相同時段在不同的采購站點的交易價格放在一起對比分析,就不難發現這個供應商是否誠信。如果這個供應商這種行為不是偶然為之,而是屢見不鮮,那就要對供應商進行約談或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監管平臺可以提供這樣的“體檢”功能,定期對交易行為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出具“體檢”報告為監管決策服務。
把數據變成信息,把信息變成知識
前些章節我們討論數據和信息的關系時,談到信息技術理論認為,信息是對人有意義的數據,“意義”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的。我們也提到,經濟信息學認為,信息是傳遞中的知識差,即你懂我不懂的東西。從信息經濟和信息技術兩個側面,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在談信息與數據的關系,一個在談信息與知識的關系。下面,我們就談一談“知識”的問題。
既然認為信息是知識差,那就可以把信息理解為“邊際知識”,也就是新增的那部分知識。由于人的思維的復雜性,自然,知識不可能是簡單的信息相加,它甚至可以“自增加”。人們通過思維活動,將已有的知識,經過分析、歸納、推理、判斷,也可以產生對新事物的看法,這就是知識的“自增加”。
知識一詞常常與“聰明”或“智慧”聯系在一起。如果一個人知識多,或者自增加的知識多,我們就會說這人非常聰明。如果把人擴大到組織,把組織抽象成一個“人”,那么組織也是有知識的,也會有自增加知識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型組織。
政府采購監管部門也可以成為一個知識型組織,網上交易平臺和監管平臺建成后,它變成知識型組織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隨著網上交易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對數據的分析利用的方法也越來越多,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會慢慢積累下來,匯成一個“方法庫”,還有計算機實現的技術模型,也在不斷增多,逐步形成“模型庫”。最終,電子化政府采購系統,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交易平臺和監管平臺了,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知識系統,它將很大程度代替人們生產知識,讓采購監管部門變成得更加有“知識”,也更加“聰明”,甚至能“預測”尚未發生的事情。如此智慧的監管體系,似乎讓之前的那幢“摩天大樓”又多了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人們駐足在電子屏前可以觸摸比價各類商品,對于商品的質量、性能,甚至是后續技術支持、服務均無需擔憂,由后臺強大的電子管家來替您把關,讓供應商誠信經營,讓采購人心無旁騖。
互聯網相逢政府采購,雖姍姍來遲,但相見恨晚,如才子佳人,似連枝比翼,天造地設,激動人心。一個知識型的政府采購系統必將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lyj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