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政府采購:沒有顛覆,只有融合
互聯網+政府采購:一場姍姍來遲的約會系列談⒃
互聯網+政府采購:沒有顛覆,只有融合
■ 張紀雄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以283億元之巨資入股蘇寧電器,讓我們這些業內觀察者都大跌眼鏡。一個曾經信誓旦旦立志要“顛覆”零售行業的電商巨頭,竟然低下了頭,彎下了腰,與“傳統行業”攜起了手。那些正在舉著“互聯網思維”大旗的互聯網公司,你還會喋喋“顛覆”不休嗎?
1
“網商”的未來,不變則死
網商,是指不生產產品,也沒有實體店面,只在互聯網上開店的“虛擬”商家,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興起的一種職業。網商一般不生產商品,但有著“特殊”的進貨渠道,在銷售商品過程中,會先囤放少量的貨品,然后根據網上的銷售情況,再行補貨,有的網商甚至不囤貨,直接當起了“二傳手”,網上接到訂單后,即刻聯系廠家,由廠家直接發貨給客戶。
我們分析一下,在這個電子商務過程中,網商在哪些環節實現了增值?大概只有“囤貨”環節。也就是說網商購進了一批貨,在送到消費者手里之前,他們進行倉儲活動,這個倉儲環節是增值的。或者從另一角度觀看,網商幫助廠家節省了倉儲成本和資金成本,廠家愿意價格低一些賣給網商。網商所賺的是廠家因為節省倉儲成本而愿意讓出的那個“低一些”。網商如果只是“二傳手”,在互聯網信息透明的時代,只能賺些辛苦費而已,因為真實價格很快就會被互聯網“發現”。也許網商會說,我有特殊渠道,消費者從別人那里買不到這種商品。其實,“特殊”渠道是什么?信息而已!互聯網上還會有特殊渠道嗎?
另外,現在電商平臺里的比價系統已經非常完善,靠時間差和信息不對稱,已經不可能有太大的利潤空間了,甚至你早兩天賣出高于正常售價商品,還有著退貨和賠償的風險。
網商相比傳統零售商,優勢在于它不需要實體店面,可以把倉儲地點設在相對偏僻一些的地方,從而減少了倉儲成本。其實,這時候它已經不是“網商”了,而是“庫存”商了。隨著廠家的“精益”生產能力的提高, “零庫存”得以實現,從而實現工廠對消費者的直接對接(F2C模式),那網商還有什么競爭力?只能作為中介被“去”掉了。而鬧市里的實體商店,除了購物便利外,還有休閑體驗等功能,如果借助于互聯網的地理位置服務,讓消費者走到哪里,就能發現附近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插上互聯網翅膀的傳統商家,會給消費都提供更多便捷服務,競爭力將會越來越強。
說到F2C,其實也就是廠家直銷模式。這非常適合于手工產品、農產品這類自產自銷的產品。所以,像“某寶”之類的C2C商城,今后怕只有往農村發展才有出路。如果就此談到顛覆,那么互聯網只會顛覆那些靠原始信息為生的人,而不會顛覆靠物質生產和轉移為生的人。
世界總在自我否定,互聯網的興起,成就了一批網商,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商的生存能力將會越來越弱,如不順勢求變,將會被市場毫不留情地淘汰。
2
政府采購市場里參與人有哪些變化?
★供給方
生產廠家及其代理商。廠家一定會在網上做直銷,也會雇傭代理商幫忙,代理商就跟廠家的銷售員一樣,幫助廠家處理商務事宜。只訂貨不存貨的經銷商將被淘汰,有庫存能力的可以向倉儲企業轉型。
專業服務商。不需要“物理庫存”而只需“知識庫存”的專業服務商將會大量增加,它們可以提供諸如提供安裝調試、軟件實施、技術支持之類的專業服務。
倉儲企業。隨著分工的發展,倉儲行業將成為一個新興的獨立產業。廠家租用倉庫,倉儲企業負責保管并提供發貨服務,圍繞倉儲行業的物流企業也會更加集中化。
★采購方
行政事業單位公務人員。以前未被納入集中采購目錄且在限額標準以下的零星采購,在有了政采電商以后,完全可以納入政采電商的交易范圍。這些業務的采購經辦人,會成為新生的采購參與人。
采購代理機構,將成為政采電商的“團購”組織者。政采電商平臺有兩類主要功能,一是直購,二是委購(委托采購)。委購的商品會直接進入采購代理機構的“購物車”里,由采購代理機構組織“團購”,采購代理機構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商品,采用平臺內置的不同的競價規則。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采購人,既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也可以成為采購業務的監督者。在平臺上,可以設置采購業務的時限,平臺為其定制信息提示窗口,可以隨時掌握采購進度,從委托開始,到貨物送達整個過程都是透明可知的。
★中介方
物流企業。除了第三方物流,依托于倉儲行業的物流企業將會更加快速地發展。物流與倉儲企業緊密結合,將會為采購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除了服務快捷及時,還杜絕了發生推諉扯皮的情況。
支付機構。不通過財政支付的交易,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支付。
供應鏈金融機構。財政付款有一定時長的賬期,這對中小供應商會造成資金壓力。供應鏈金融就會應運而生。供應商可以將財政的應收帳款抵押給供應鏈金融機構,從這些金融機構借出一定數額的周轉資金。
市場信用機構。通過對交易數據的分析,對供應商或采購人進行信用評級,評級的結果可用于信用交易。
3
沒有顛覆,只有融合
有些媒體,一些專家,把互聯網的功能吹得神乎其神,似有“顛覆”一切之勢。但正如我們在本欄一開始講的“互聯網思維”那樣,互聯網解決的是“信息”問題,我們只能站在信息的角度觀察它、思考它,千萬不要被一些浮華的概念引入岐途。雖然互聯網可以提高物質生產和流通的效率,但它終究不能代替物質的生產和流通。所以,就有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概念(O2O)。
線上線下的融合,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開篇講到的阿里巴巴與蘇寧電器的資本合作,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最好例證。所以,互聯網 “顛覆”不了傳統產業,它只有與傳統產業互相融合,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威力。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可以幫助生產廠家布局產業鏈,減少流通距離,縮短倉儲時間;互聯網會告訴倉儲企業,哪個網點發貨最近,哪個倉儲點應該準備多少貨;互聯網還會告訴生產車間,提前多少時間生產是最優的。線上與線下融合,結合了信息技術與物質技術兩個優勢,線上是數據世界和信息世界,解決管理交流問題;線下是現實世界或物質世界,解決生產交付問題。
緊緊把牢“信息”這根主線,就可以分析出被互聯網顛覆的究竟是什么?顛覆的當然是與信息有關的產業。其實用“顛覆”二字已經不夠準確了,這僅僅是一種產業替代。社會上的信息產業、組織內部的信息生產部門,將很大程度上被替代。比如,微信替代短信和電話,軟件服務代替信息化建設。互聯網可以在最終需求者與最終供給者之間建立了直通渠道,信息中介也就是耗費信息成本的行業或機構,將會被無情地削掉。這些傳統信息機構,都是在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過程中,通過人們自然的理性的選擇,逐步被互聯網替代。
“互聯網+政府采購”,就是通過“政采電商”將政府采購整個產業鏈連接在一起。即,將供應商、服務商、倉儲企業、物流企業、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監管部門等政府采購市場的參與人,通過互聯網,緊密粘合在一起,它們的粘合劑,在技術上是政采電商,業務上則是采購代理機構。
其實,對于網上購物,我們已經深有體驗,它并不總是輕松愉悅的。雖然免去了親臨實體店的車馬勞頓,但在網上搜尋商品、比較價格以及核實信用,也是一件耗時費力的“苦差事”。消費者本來只想貨比“三”家,有時硬是被“誘惑”的不得不貨比“百”家了,甚至整天泡在網上,也作不出購買決定,并沒有比逛商場來得方便快捷,好不容易發送了訂單,卻又要忍受“快遞哥”不期而至的“騷擾”。
上述煩惱和痛楚,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答案是采購代理機構。互聯網與政府采購融合后,采購代理機構可以非常專業地解決采購人的“痛點”,幫助采購人搜尋信息、加工信息、增值信息,從而轉型成為知識型組織,或者蛻變為深諳大數據處理的專業征信機構。所以,互聯網不但不會顛覆他們,還能給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