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3周年特別報道《重建汶川》
編者按:
汶川地震轉眼已3周年。3年來,地震災區在山河破碎的悲傷之地,浴火重生,創造了人間奇跡,實現了脫胎換骨的巨變。在重建汶川的豪邁大合唱中,政府采購工作者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為災區涅槃貢獻著力量。“5•12汶川地震”3周年之際,本報推出特別報道《重建汶川》,敬請關注。
財政性資金、援建資金等均并入重建資金,由財政部門把關,統一使用,四川省阿壩自治州——
災后重建項目全納入政府采購
本報訊 記者 梁爽 報道 自2008年9月底正式啟動恢復重建工作以來,“5•12”地震重災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所有災后重建項目全部采用政府采購方式進行,至今未出現一起違規事件。
據阿壩州財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災后重建項目所使用的資金包括財政性資金、援建資金等,均并入重建資金專戶,由財政部門把關,統一使用。財政性資金的組成部分,除了中央財政撥款和省級財政撥款外,阿壩州本級、受災縣縣本級在年度財政預算中也對災后重建項目安排了相應的資金。此外,其他省市的對口援建資金也按照規定并入災后重建資金。
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由于災后重建工作項目多、社會關注度高,自重建工作啟動以來,中央督察組、四川省巡視組以及阿壩州監察組便開始了對災后重建資金的同步監督檢查,迄今為止,尚未發現不合規使用重建資金的個案。
在與記者進行電話連線時,阿壩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采購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阿壩地區凡是資金投入在50萬元以上的災后重建項目,均由該中心組織進行招標工作。自2009年7月成立以來,該中心共受理項目1000多個,其中,災后重建項目占比為7成左右,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災后重建項目約有30個。
據了解,2008年“5•12”地震發生后,阿壩州所轄的13個縣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災。阿壩州政府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災后恢復重建以來至今年4月底,阿壩州累計開工項目2876個,開工率100%,累計完工項目2561個,完工率89%;累計完成投資676.85億元,投資完成率89%。
其中,國家確定的汶川、茂縣等7個重災縣和州級項目累計開工2485個、開工率100%,累計完工項目2216個、完工率89%,累計完成投資660.88億元,完成規劃投資的89%;四川省確定的重災縣——金川縣累計開工項目220個、開工率100%,累計完工項目200個、完工率91%,累計完成投資10.38億元,完成規劃投資的98%。此外,4個一般受災縣累計開工項目171個、開工率100%,累計完工項目145個、完工率85%,累計完成投資5.59億元、占規劃投資的95%。
從生命救援到物質重建,從文化恢復到找回心靈家園,3年來---
震后汶川實現精彩蝶變
春回天府,萬物生長,奔赴羌山岷水間,我們一路探尋,一路見證……從一張張笑臉中,從一個個故事背后,感動于創造“奇跡”的每一個細節,探尋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精彩蝶變……
本報記者 解希民
從成都出發,汽車行駛在都汶高速路上。經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再穿越一座大橋,過了岷江,震中映秀映入眼簾。
映秀四面環山,岷江穿鎮而過,是成都通往九寨溝、黃龍的必經之地。地震發生時,映秀鎮中心區被夷為平地,全鎮80%以上的人口遇難,95%以上的房屋倒塌。
“每天掙二十塊,生活比甜蜜!”
而如今,那場大災難過去3年了,這個記憶中山河破碎的悲傷之地已浴火重生:白墻青瓦的川西民居,石墻灰頂的羌寨石閣,粉墻金瓦的藏式小樓……除了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幾棟歪倒的房子在向人們訴說著地震的慘痛外,很難再找到令人傷痛的記憶了……
步行在以土黃色為基調的新映秀鎮的大街小巷,奔跑在巷道嬉戲歡快的孩童、忙著裝修或收拾新房的男女,到處顯現著“新生”的力量……灰色漸漸淡出災區的記憶,笑容重新回到人們的臉上。
沿著一條嶄新的商業步行街,記者來到一家“映秀土特產專賣店”門前。主人名叫董德,是映秀鎮中灘堡村4組村民。3年前,地震讓他失去多位親人,包括他的一雙兒女,幾十萬家產瞬間歸零。董德顧不上悲痛,奮力投入生產自救。就在去年臘月,董德一家搬進了如同別墅區一般的映秀鎮新居,那是一棟藏羌味濃郁的3層別致小樓,共120平方米。令董德意想不到的是,這么好的房子自己才花了5萬多元,包括2萬元的財政貼息貸款,財政給補助了1.9萬元。今年初,利用底樓,董德開了家土特產專賣店。
“公共財政支持重建的仕邡救助中心”
望著門前巍峨的大山,董德擦拭了一下眼角說,賺錢不重要,守著家人,把平靜的日子過開心最重要。讓董德欣慰的是,現在他們已經有了孩子,女兒剛滿1周歲。親吻一下這個震后的新生命,董德說,這就是希望,這就是未來。
剛要離開董德家,不料一副對聯吸引住了記者一行的目光,上書:“汶川地震震了二分鐘,災區震后前進二十年。”
陪同采訪的汶川縣財政局副局長張多文告訴記者,因泥石流災害等原因,震中映秀成為汶川最后一個群眾遷進新居的鄉鎮。今年春節前,幾乎所有的新居鑰匙都交到了村民手里。下店上寢的布局方式讓很多群眾在居住的同時,實現了增收就業。另據了解,新民居及基礎設施建成后,汶川縣財政又整合投入資金1.99億元用于支持映秀鎮、水磨鎮的精神文化重建。
“映秀,再次煥發生機。”說這話時,張多文堅定而有力。
“震后新生命帶來新希望”
新映秀鎮是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的一個縮影。從生命救援到物質重建,從文化恢復到找回心靈家園,3年來,震中汶川一磚一瓦、一筆一劃重繪一個新汶川,美麗新家園正從廢墟中探出嫩芽,吐露出幸福的花蕾。從一張張笑臉中,從一個個故事背后,我們看到了汶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精彩蝶變。3年來,汶川全縣農房重建累計開工、完工17053戶,累計新建4487戶城鎮居民住房,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40.53億元。目前,城鄉住房建設全面完成,受災群眾全部搬入新居。藏羌風格讓人溫馨,抗震設計讓人安心,居住環境讓人舒心。
“震中汶川的精彩蝶變,簡直是一個奇跡。”邊走邊看,記者一行禁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
毫無疑問,奇跡的背后,是強大的國家力量,是13億人的守望相助,其中也更有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以及財政人的默默付出。
“我們搬進新校園啦!”
據了解,為確保重建規劃的科學性、真實性,汶川財政干部紛紛深入災區參與災害損失核定工作,全面掌握區域內的災害損失情況,堅決避免因災情不實導致的資金缺口、資金浪費等問題。重建規劃落地后,對每一個專項規劃的建設內容、投資規模、資金來源、重建性質等進行全面分析,并按要求細化為城鄉住房、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等資金安排。為確保項目開工建設、保證工程質量,汶川縣財政制定了重建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對項目審批、招標投標、資金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對撥付資金的使用實行全過程監督。
截至2011年3月底,汶川縣籌集災后重建資金131.55億元,災后重建累計開工項目503個,開工率100%,完工項目463個,實際投資完成率93.2%,沒有出現因資金問題影響重建進度和質量的問題。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