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國已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34國已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2月23日,“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研討會在深圳開幕,會議發布了《深圳宣言》。中聯部副部長郭業洲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將推動“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正式走向國際化。北青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國已與34個沿線國家簽署了相關合作文件。
研討
50國共同發布《深圳宣言》
開幕式上,各方發布了《深圳宣言》,宣布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并建議,在“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框架下,相關機構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展聯合研討、合作研究,為政府提供咨詢,為國家間發展戰略對接提出建議,推動政策溝通,增進國家互信。
中聯部副部長郭業洲表示,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正式走向國際化,希望聯盟積極開展合作研究,以智庫交往帶動人文交流,不斷凝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并將“思路對話”打造成聯盟框架下的一個共享信息、匯集指揮的品牌活動。會議主題是“‘一帶一路’建設:融通、創新、可持續發展”,圍繞“更加順暢的互聯互通”、“加強各方發展規劃對接”、“實現共同可持續發展”三個分議題進行討論。本次會議由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復旦大學共同主辦,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承辦,共有來自50個沿線國家的60多位前政要和智庫負責人參與探討。
建言
建統一網站擴大朋友圈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現場了解,分議題討論環節中,各國智庫負責人主要討論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注的互聯互通主要領域,沿線國家擴大貿易投資合作面臨的制度和政策障礙是什么,如何消除互聯互通的障礙,不同發展程度的經濟體之間的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機遇,如何協調各方共同加強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等。針對以上方面,各國智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柬埔寨國王最高顧問、柬埔寨合作與和平研究院院長諾羅敦·西里武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外,“一帶一路”尚非盡人皆知的理念,“不像政府官員和業界人士,民眾剛剛開始知曉”,西里武說,他的朋友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是“這會讓機票更便宜”。他認為,中國應該在讓更多人理解“一帶一路”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敘利亞中國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肖克還用流利的漢語給“一帶一路”挑起了“毛病”。他認為,中方應該為“一帶一路”搭建一個官方網站,使得外界能夠更容易獲取關于“一帶一路”的權威信息。
很多智庫負責人還提到應對不同國家“區別對待”和“一國一策”。“一帶一路的理念要結合各國的國情進行細化。”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所所長蘇海爾·阿明說。不過,阿富汗的一名智庫負責人在討論環節直言,阿富汗人民非常擔心自己會被“區別對待”而排除在“一帶一路”之外,他認為在“一帶一路”路線上,阿富汗存在感比較低。
發改委西部司巡視員歐曉理在致辭中指出,每個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認知程度不一樣,現在仍然有不同的聲音。“我們要根據各個國家的認知程度,通過政策的溝通、項目的引領,先有一批受益者,成為核心團隊,然后讓更多國家加入這個朋友圈。”他表示。
進展
與更多國家還在緊張磋商
開幕式上,歐曉理披露了“一帶一路”最新進展。他表示,中國已經與沿線34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備忘錄或具體的協議,包括政府間與部門間的合作文件,與更多國家的備忘錄和協議還在緊張的磋商之中。歐曉理透露,截至目前,“一帶一路”從國際上獲得積極的、正面的聲音占大多數,但確實有不同的聲音。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中國的戰略要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進行對接。
此外,中國國內“一帶一路”的保障體系已經形成。在中央層面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領導小組,發改委承擔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31個省區市都已經制定了各自的實施方案,完成了同國家總體方案的銜接工作,國務院和中央各個部門也都制定了自己貫徹落實的意見。據介紹,未來將根據各個方向和國家的不同情況,突出重點,采取不同的推進辦法,著重于基礎設施、投資、資源開發、人文交流等領域,主要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來帶動“一帶一路”的落實。
觀察
中聯部如何“搭臺”討論熱點議題
昨日,中聯部部長宋濤在北京會見了從深圳“北上”的“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研討會外方代表。北青報記者發現,會議主辦方之一的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正是中聯部下屬單位。這已不是中聯部第一次為中國的熱點議題搭建國際討論平臺。近來,圍繞讓外國人理解、討論或參與“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以及“反腐”等,中聯部均有所動作。
2015年9月,中聯部搭臺請來外國代表與中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召開了一次“2015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討論的話題是外方代表與國內百姓都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廉潔政治:多少條道路通羅馬?”、“懲治腐敗:執政黨能自我監督嗎?”、“全球合作:如何共筑防腐反腐網絡?”當時,有媒體評價這一對話會是中國共產黨權威信息解讀和傳播的高端平臺。
一個月后,圍繞“一帶一路”這一熱點話題,中聯部搭建了一個名為“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的平臺,請來了沿線30多個國家的60多個政黨和政黨組織,可以看得出,平臺的用意是中國共產黨向代表介紹“一帶一路”的理念,同時與工商界探討具體參與的可能性。
2015年11月,在“十三五規劃”出爐后,還有一個群體也在關注著其中的內容和用意,那就是外國人。當時,中聯部搭建了一個針對駐華外交官解讀“十三五”的平臺,邀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情況并回答外交官的提問。
中聯部官網對其職能的表述中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聯部著眼于國家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持之以恒“抓人脈”,通過開展人員交流,努力打造黨政并蓄、朝野相濟、官民兼容的人脈網絡。開拓創新“抓形象”,對外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政策主張,有針對性地“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示我們黨的良好國際形象。包括本次國際智庫合作聯盟研討會在內,這些平臺的用意從中可見。
本組文/本報記者 岳菲菲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