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督查北京:前四月民間投資八成涌向房地產
國務院督查北京:前四月民間投資八成涌向房地產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朱基釵)“北京市在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方面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在為全國提供引領示范方面還應有更大的作為。”結束為期5天對北京市的督查后,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第五組組長嚴之堯表示。
26日至30日,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第五組到北京市督查。督查組聽取了北京市政府及海淀、通州、昌平3個區政府有關情況介紹,分別到以上3個區開展了實地督查,召開了多場行業協會、商會座談會,并與137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座談,走訪民營企業20家,聽取企業負責人對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督查組認為,北京市對促進民間投資工作高度重視,通過扎實的工作,顯著提升了民營經濟活力,民間投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15年全市民間投資規模相比2012年增長了近六成,占全市投資比重42.1%,已發展成為全市投資的重要支撐力量。
特別是從民間資本創業創新活力上看,北京立足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扎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推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孵化模式,打造眾創空間、創新工場、創客空間等多種形態創業創新載體,其中85.7%為民營機構。中關村在全國率先開展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試點,投資案例分別占全國42.7%和32.2%,均居全國第一。
今年1至4月,北京市完成民間投資604億元,同比下降7.1%,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降幅位居前列。對于這個情況,督查組認為,從不同角度看有喜有憂。
喜的是,北京市積極主動地轉換發展戰略、調整發展格局、優化經濟結構、疏解非首都功能,對民間投資有引、有疏、有導,正在走出一條減量提質的新路。憂的是,受宏觀經濟下行、新舊動能轉換銜接、產業轉型升級相互疊加的影響,民間投資增幅出現了下滑,這同時也反映了北京市在促進民間投資的政府服務、管理水平、政策引導、金融支持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督查組提出,北京作為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已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由于城市規模過大造成的規模效益遞減,導致生產的綜合成本過高,勞動成本上升明顯快于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商品市場占有率擴大等,加重了民營企業的負擔,成為了制約民間投資的主要問題之一。融資難、融資貴、期限短也是民營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北京市民間投資的方向和結構還比較單一,房地產投資占比過大,今年1至4月全市民間投資仍有八成投向房地產領域,促進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督查中發現,有的部門和地區在政府管理服務上存在“上熱下冷”,一些部門對新產業政策理解不充分、落實不到位,有用老辦法管理新業態的問題;一些政策措施缺乏協同性、配套性、操作性;一些新政策宣傳不及時、解讀不到位、信息不公開;一些地方存在“重公輕私”的情況,民營企業營商環境隱形障礙依然存在。
督查組建議,北京市要實現從制造產品到出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新專利、新技術、新圖紙、新標準、新模式、新業態的大跨越,要在改革傳統金融體制上大膽探索和創新,以現代金融制度的創新催生現代產業。同時,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要用足、用活、用好土地政策。
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對督查組反饋的問題和建議“照單全收”,當場明確了整改部門和責任,要求認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拿出整改措施,切實推動問題解決。
(完)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