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要跳出“打補丁”思維
◎ 文 黃長山 高峰
在規范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確保政府采購質優價廉、加強廉政建設等都是政府采購永恒的主題,也是對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要求。對于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當跳出僅在集中采購機構層面對個別程序和工作規范進行修修補補的思維定勢,從政府采購的全過程系統地研究解決。
一是要建立政府采購標準。政府采購標準是政府采購科學、高效運作的重要基石,是衡量政府采購質量好壞的標尺,也是解決各方爭議和矛盾的工具。政府采購標準應包括采購預算(計劃)標準和采購文件標準。通過規范化的管理使各采購單位的采購需求盡可能統一,便于形成規模采購,同時可大大節省因采購單位需求的具體差異而需要反復溝通確認的時間,從而從整體上提高采購效率。
二是編制剛性的政府采購品目計劃。政府采購預算是面向采購單位編制的含各種采購品目的金額控制指標的匯總,應當在采購預算的基礎上編制匯總各單位同一采購品目的政府采購計劃。采購計劃可以直接下達給集中采購機構,作為安排全年采購進度和編制采購文件的依據。這樣就可以將目前集中采購機構被動接受申報或委托的采購變為主動按計劃采購。集中采購機構依據計劃中的采購方式、采購需求統籌安排采購時間和制作采購文件,直接發布采購信息,從而解決目前采購時間不一、采購需求不一、被動受理、一事一招的問題。
三是優化采購組織環節。在評標環節,應逐步改變目前過分依賴評標專家的做法,可以試行“評定分離”。具體來說,對評標過程進行分解,不同的評標內容由不同類別的專家進行評定,先由專家對資格和技術部分評定推薦一定數量的資格合格、技術優良的供應商,同時由另一批專家再對這些供應商的報價按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審定,以報價最優的供應商中標。在評標手段上,大力推進電子評標。借鑒韓國電子化評標的經驗,不斷提高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各類標準化水平,以電子系統的客觀打分代替專家評分,減少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在評標方式上,試行全壽命周期成本評標法。綜合衡量產品本身價格、產品維護成本、產品殘值利用等價格因素,選出價優質高的產品和服務。
四是要加強合同履約驗收管理。當前,由于集中采購機構被動接受委托大多只負責采購組織,沒有進行合同履約驗收工作。現在存在不少簽訂的合同與招標文件不一致或即使一致也不按合同履約驗收的情況,還存在設備購買后長期放置不用、浪費資源的情況。為此,政府采購應有合同履約與效益評估的專門部門,統一管理政府采購的履約驗收與政府資金使用效益評估工作。
五是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要充分發揮政府集中采購和規模采購的優勢,體現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尋找或培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對于科技創新、節能環保等具有先進技術但尚未形成成熟市場的企業進行培育,由集中采購機構代表市政府以首購或訂購的形式授予其合同。
六是不斷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可試行政府采購監督員制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供應商代表、媒體代表組成政府采購監督員庫,這些監督員可以對政府采購的全過程和各方當事人進行監督、提供咨詢和建議。
七是大力促進地區內各級聯動采購。有的地區集中采購機構之間已經在共用網上采購平臺、統一采購文件范本、統一采購流程方面嘗試了統一和聯動。今后,應在實質上進行深化,包括聯合制定采購政策、聯合實施采購、定期召開聯席會、統一業務培訓等,優化各級采購資源,減少工作的重復,本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對政府采購進行規劃和安排。
八是建立專業采購員制度。應考慮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采購員隊伍,負責辦理、指導、協助各單位的采購事宜。政府采購從業人員應向專業化和職業化過渡,取得相應資質者方能從事這項工作。各單位采購人員應該相對固定,定期參加工作的溝通協調及培訓。(作者單位: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