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玉:政府采購標準化的面和點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標準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政府采購標準化是指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制訂統一的程序規范、行為規范和文本規范標準,建立各個環節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保證政府采購活動的秩序和效率。
1、 目標設定
技術儲備、效率優化、差錯防范、風險規避。政府采購標準化的目標是其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不同的目標會產生不同的標準化體系。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政府采購標準化的目標有所不同。現階段,我國政府采購標準化屬于初步階段,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的影響,主要顯現出初級目標色彩,具體包括技術儲備、效率優化、差錯防范、風險規避。
1.技術儲備。通過政府采購標準化,把實際工作中積累、總結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將個人的、局部的、小范圍的經驗轉化成整個政府采購工作規范。在政府采購標準化條件下,不會因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時間空間,在政府采購效率與品質上出現太大的差異。
2.效率優化。通過政府采購標準化,把政府采購工作的步驟和程序進行格式化,確定其基本規程,使得每個工作環節無縫連接,工作流程清晰通達,減少工作上的方向盲目和過程流連,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舞弊防范。通過政府采購標準化,把政府采購的法律和程序,進行有序編輯,分類索引,有利于政府采購當事人閱讀和理解,便于社會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和約束,防止政府采購當事人做出隨意的或不正當的行為或決定,確保在程序和制度層面各方權利的公平實現。
4.風險規避。通過政府采購標準化,把政府采購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合法性和合規性的整合,對重點環節和重點行為進行事先控制,對重大失誤和重大偏移進行事后補救,從而降低錯誤發生的機率和程度,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免受風險的影響。
2、 系統設計
文本規范是形式,行為規范是內容,程序規范是路徑。
政府采購標準化由文本規范、行為規范和程序規范3部分組成。文本規范是形式,主要規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各種文件、通告、告示、回執等的示范性格式和內容框架。行為規范是內容,主要規定監管部門、采購人、評審專家、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等在政府采購中的行為準則。程序規范是路徑,主要規定預算管理、計劃管理、采購方式、質疑和投訴、合同簽訂、履約驗收等規程。文本規范、行為規范、程序規范共同組成政府采購標準化體系。
1.文本規范。政府采購過程中的各種文本,是政府采購工作的載體,它是采購人采購需求的標準,是供應商據以投標的指南,是評委評審的座標,也是質疑投訴的依據,在政府采購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本規范的基本要求是格式統一、措詞嚴謹、內容合法。所謂格式統一,是統一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不同方式的采購文件格式。所謂措詞嚴謹,是將各種文本的措詞進行推敲,做到嚴謹、易懂、易操作,主要目的是杜絕模棱兩可、意思含糊,避免使用者產生歧義。所謂內容合法,是指各種文本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不能出現歧視性、傾向性條款,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現違規操作行為。
2.行為規范。政府采購當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政府采購的客觀公正,加強當事人的行為規范是政府采購成敗的關鍵。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是明確政府采購當事人的責任,確保其行為合法、合規、合程序。行為規范的制度模型是明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以及相應的責任和處罰。重點是不應當做什么。對于采購人而言,在預算上,不能逃避政府采購,少編或不編。在計劃上,不能逃避公開招標和集中采購。在需求上,不得設置特殊的技術參數。在評標時,不得強行灌輸采購意圖,干擾評委獨立判斷。在招標結果出來后,不得以種種借口刁難,或遲遲不簽合同,或盅惑未中標供應商對中標供應商進行質疑和投訴,或強迫中標供應商放棄中標,或驗收貨物時故意“找茬兒”,或購買商品后遲遲不付款,或提出回扣、贈品等要求。對于代理機構而言,不得迎合采購人意圖,給采購人操縱采購結果出謀劃策;不得設定特殊的標準,規避高價風險等等。對于評審委員會而言,不得迎合采購人意圖,不得以自己的專業偏好決定分數的高低,不得與供應商串通作出錯誤結論等等。對于供應商而言,不得惡意投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不得圍標串標等等。
3.程序規范。程序規范是保證政府采購工作依法有序進行的基礎。程序規范主要是明確政府采購各環節的時間限制和工作流程,政府采購環節很多,大致可以分為預算、計劃、執行、簽訂合同、履約驗收、資金結算等6個環節。政府采購預算是政府采購工作的邏輯起點,是政府采購實施、檢查、考核的依據。政府采購計劃是政府采購工作的關鍵環節,是政府采購執行的重要索引和指南。政府采購計劃程序由采購人申報,財政部門審核、確認、下達,政府采購中心或社會代理機構執行等組成。政府采購執行是政府采購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政府采購制度的具體體現。按執行環節的工作流程,可以將之再分為7個子環節:確定需求、編制采購文件、審核采購文件、發放采購文件、開標、評標、定標。政府采購簽訂合同是政府采購結果的鞏固和法定約束。履約驗收是政府采購質量的保證,根據政府采購文件和已簽訂的合同,進行標的物鑒定、數量清點、質量檢驗、使用跟蹤等,確保其采購產品的質量和規格符合要求。資金結算是政府采購成交的標志,按采購文件和已簽訂的合同,辦理合同確認和資金結算手續。
3、 節點控制
主要包括預算審核、計劃審批、過程監管和合同確認等內容。
政府采購標準化系統設計完成后,要使其整體功能達到最佳并產生實際效果,必須協調系統內外相關因素的關系,對整個系統實施節點控制。節點控制主要包括預算審核、計劃審批、過程監管和合同確認等4個方面的內容。
1.預算審核。確保預算的規范運行,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堅持應采盡采,進一步強化和實現依法采購。研究完善政府采購目標和產品分類。對列入政府采購的項目應全部依法實施政府采購。二是堅持預算約束,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效率和質量。搞好政府采購預算和計劃的銜接工作,保證政府采購計劃嚴格按政府采購預算的項目和數額執行。
2.計劃審批。政府采購計劃環節主要有4項重要工作。一是確定組織形式。根據目錄和標準以及客觀情況,確定項目是集中采購,還是分散采購。二是確定采購方式。三是確定代理機構。四是審批進口產品、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變更。
3.過程監管。在政府采購執行過程中,必須加強重要環節和內容的監管。一是加強對采購文件的審核。采購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專業性較強、技術較復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采購項目,采購文件要經專家組審核并形成書面報告,確保在采購活動前采購技術參數的廣泛性,排除其排他性和傾向性。二是加強信息公布。除招標按財政部規定發布信息外,采取競爭性談判方式或詢價方式的政府采購項目,應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發布信息公告,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三是加強采購人評委的管理,不論評委會由幾名評委組成,采購人員只能派1名評委參加評標,且這一名評委由采購人從財務、裝備、紀檢、審計部門中提供3人以上候選人,在評標開始時現場隨機抽取,提供需求的部門不得代表采購人參加評委會。四是加強評審辦法和過程的管理。第一,規范評標分值。采用綜合評標法評分的,價格權重為貨物類60%,服務類30%。對于最高價中標的結果要組織評委復查。第二,規范評委人數。對采購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專業性較強、技術較復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項目,評委會由7人以上組成,其中技術類專家不得少于60%。第三,規范評委分數。對7人以上的評委會的評審結果,總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后計算其算術平均數。
4.合同確認。合同確認主要解決4個方面的問題:(1)采購人與中標供應商簽定的合同應當遵守招標文件所確立的技術、質量、服務和價格標準。(2)采購人應當組織專門的驗收,并填寫詳細的驗收清單。(3)中標單位、簽定合同的單位、收款單位3個名稱必須完全一致。(4)中標金額、合同金額、發票金額必須完全一致。(作者單位: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