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空巢青年”并非一些人所說的那般嬌氣
媒體:“空巢青年”并非一些人所說的那般嬌氣
從媒體臨摹的畫像來看,“空巢青年”大概有以下幾個特征:遠離故鄉和親人,在大城市獨自打拼,有固定收入和住所,缺乏感情寄托……此前公共討論大多聚焦于“空巢”這一概念是否準確,“空巢”現象是否正常。比如,有觀點認為,“空巢青年”大多自怨自艾,言語間充滿著撒嬌與索寵;也有人認為,那些愿意放棄舒適安逸的生活機會,選擇在大城市奮斗打拼的年輕人,或許是對英雄主義的最好詮釋。
雖然目前有關討論很多,但“空巢青年”這一概念的確存有爭議。當下所謂“空巢青年”和單身青年、獨居青年之間有不小的概念重合。概念有爭議,在當前的大城市里,青年“空巢”這一社會現象卻真實存在。造成“空巢”的原因,有個體主動的選擇,也有某些被動的無奈。因此,討論“空巢青年”就不能僅以一種眼光看待,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有人說,“空巢青年”沒必要撒嬌和索寵,搞得這個世界都欠著“空巢青年”似的,這話有一定道理。從世界范圍來看,在任何國家的大城市,青年單身和獨居的確是普遍現象。而在城市化進程和流動社會的背景下,青年在成家立業之前,“空巢”似乎也是必經的路程,不值得為此大驚小怪。
在“空巢”的大現實里,個人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和鼓勵,其實更為重要。相比“空巢”,一個人生活和理想“空心”更可怕。我的朋友小周,算是標
準的“空巢青年”。然而,他把自己每天的生活規劃得井然有序。跑步、上班、下班、健身,跟家人電話視頻,周末還要去爬山、看電影……短短兩年,他從媒體換到了創業公司,年薪翻了好幾倍,工作壓力更大了,卻很少見到他抱怨和暴躁。為何?他經常說,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根本沒時間浪費在咿咿呀呀的自我紛擾中。這種工作、生活的態度令人神往。
社會在討論“空巢青年”話題時,應該防止“蜻蜓點水”,要在討論中看到問題,凝聚共識,而不只是對“空巢青年”進行悲情化或者理想化的敘事
。要看到,所謂“空巢青年”的撒嬌也好,索寵也罷,并不全是無病呻吟,這背后存在某些真實的生活難題。《中國青年報》曾發布過一項調查,發現“空巢青年”面臨著缺乏感情寄托和居住條件差兩大困境。此外,上升通道受阻也占了不小比例。這啟示我們,關注“空巢青年”的同時,更應該聚焦群體背后的社會硬軟件狀況。比如,城市的住房供給與居住條件、企業文化的豐富建設、創業置業的公平競爭機制、社會保障等層面,是否還有可進步的空間?
總之,“空巢”的生活本不只有一種顏色,“空巢青年”也并非一些人所說的那般嬌氣。當我們談論“空巢青年”面臨的凄涼、壓力和困惑時,要鼓
勵個體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主動走出“孤島”,同時也應該在社會環境層面為他們的奮斗創造更好的土壤,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空巢青年”去消化。
這樣,才是一種對“空巢青年”群體更負責的關注姿態。
(李松林)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