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認真真做云 實實在在落地
【高端訪談】
認認真真做云 實實在在落地
——訪北京用友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總裁范斌成
■ 本報記者 范春榮
“用友是在認認真真地做云,并且實實在在地落了地。”近期,用友掌舵人王文京雨中撐傘,在自家“用友云”發布會現場上這段一語雙關的小過門,不但驟然吸引了現場1000多位嘉賓的目光,也持續引發了行業關注與媒體聚焦——在云里霧里的當下,“用友云”17朵家族成員集體亮相不足為奇,而作為業內公認的SaaS應用極難落地的政務云也在其中,不由得讓人多想一想。
發布會結束的下午,記者在用友軟件園就“政務云”的話題采訪了用友政務云的負責人——北京用友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總裁范斌成。
記者:作為一家行業媒體,多年來我們對于政務行業都有著比較深入的觀察與理解,坦率地說,要在這個行業推行“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信,作為深耕于此的用友政務也會有很深的體會。那么,你們是如何繪制用友“政務云”的發展藍圖的?
范斌成:是的。正如你們的觀察,政府在云方面的拓展相對于其他行業要慢半拍,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云沒有需求,恰恰相反,政府對云化有著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建設高效廉政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迫使政府亟需使用更有智慧的技術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當下政務云的產業發展、行業推廣、應用基礎、安全管理等重要環節的宏觀政策環境已經基本形成,風起必將云涌。我們可以觀察到,2015和2016年這兩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3項與政務云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中央網信辦也發布了關于黨政部門云計算安全管理的文件。所以,政務云雖然慢半拍,但是它發展也會更穩健。
隨著我們跟政府相關業務部門的深度交流,我們將政府行業的云歸結為兩個方面:公共服務云(公有云)與電子政務云(更適合私有云)。而目前,在公共服務云層面,政府著重采用混合云模式,就拿用友政務一體化政府采購云平臺來說,內網采購是屬于政府層面的,外網面向的是供應商。出于數據安全的考慮,目前政府多采用電子政務云模式,即專屬云模式,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
正如王文京董事長對用友集團的“用友云”的定位,我們的任務主要是把Pass層做好,就是把應用做好。具體到政務行業,用友政務會以自己擅長的財政角度切入政務云市場,通過云計算技術,與政府需求結合,圍繞著三大核心業務,開發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讓政府實現快速上云的同時又能讓服務落地。其實我們已經做了好幾朵云,其中采購云、資產云和財務云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了一些應用。可以預見,未來3到5年,用友政務云產品的需求將發生重大變化,將會完成從重產品向重服務的轉型。
記者:既然有這樣的一個前瞻預判,那么,2017年用友政務的戰略布盤就要與之前有所不同了。
范斌成:有人說,做企業要進行全面的業務布盤,東邊不亮西邊亮,總會有所收獲。但是我并不認同這種說法,我認為跟政府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專注與專業。2017年,我們對公司進行了全面的系統化梳理,做出了“三橫、兩縱”的規劃,力圖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三橫”是指在數字財政、公共財務、社保管控三大業務上,用友政務作為領導廠商,必須做好行業規劃,在變化中抓住機遇,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兩縱”是指“政務云”“大數據”兩大新業務上實現縱向發展,確保“用友云”在政府行業落地并保持領先。具體分析就是:
首先是數字財政,之前我們提出的是“財政一體化”的理念,其焦點是如何將財政業務信息化,而數字財政的提法更加強調事務處理與數據應用的分離。為什么要分離?按照我國當年的預算管理體制,政府的事務處理是按自然年進行的,而它的數據應用卻往往需要跨年,甚至是10年、20年的數據才能看出一些趨勢的東西,做出理性、科學的判斷。事務處理與數據應用的不分離,會造成很多銜接性問題,帶來大量的額外勞動和不必要的成本。業內人士都非常清楚,財政是管錢的部門,但是要問他要一個數據卻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些數據不但散落在各個項目之中,而且統計口徑也不盡相同。而數字財政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讓財政工作不再局限于收收支支,而是更多的圍繞著“政”字做文章,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
其次是公共財務,財政部在去年5月的時候就明確提出要進行省市兩級大集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當然也要進行大集中。大集中是一個十多年的老話題,理念上早已達成共識,也有規范的會計制度做保障,但是它最大的障礙來自于技術保障。按照以前的技術力量,將2000多個單位的財務數據放在一個數據庫、一個應用層面上肯定會出問題,而云則為這一發展趨勢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我記得,鐵路部門剛剛推出12306網絡訂票系統的時候,非常不好用,經常死機,隨后他們在阿里的幫助下進行云化,現在用起來,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
最后是社保管控,因為它是關系到老百姓的事情,我相信關系到老百姓的事情國家一定會加大力度去做,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社保業務跟我們傳統的財政業務不一樣,我們的社保業務還是圍繞著資金流做文章,做好社保資金的管控工作。將這塊業務與云技術相結合,打通社保與財政、民政、公安等部門的信息銜接,對每一個重要的信息進行匯集,杜絕重復領取養老金、人死還在領工資等問題,輔助做好社保資金的管控工作,實現從社保的財務管理到業務管理的轉變。
我記得,總理在2016年5月25日出席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中國超過80%的數據在政府手中,政府應共享信息來改善大數據,數據就像是一個鉆石礦。而我這認為這其中的財政財務數據尤為珍貴,政務云和大數據將為這些數據的互相 、深度挖掘從技術上提供了可能性。未來,我們公司的三大業務的產品全部平移到互聯網的架構,一定會放到云端來云化管理,我們的產品預計在今年的6、7月份上線。
記者:凡是涉及到云應用的問題都會涉及到安全和個性化的問題,對這方面你們有什么思考?
范斌成:安全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安全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放在云上面肯定也有安全的問題。除了之前我們一直強調的制度建設、人員管理等角度,最近我也一直在想,是否可以用區塊鏈來解決云的加密問題。區塊鏈目前應用最多的是在銀行業務上,因為區塊鏈它是按塊對每一塊進行加密然后把它串起來,如果我們在這個技術應用到政務云上,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廳局每一個處室的業務進行分裝加密,打包成一個區塊鏈來推進這塊工作。
其次關于個性化需求的問題,是政府行業與企業最大的不同,這種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必須得到解決。那么,我們提出的是一棵樹的概念,主干就是主流業務,而每個地方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就是不同的枝杈。以北京財務云為例,北京市有1266個行政事業單位,其中有64個單位有個性化需求,那么他們在上財務云的時候,有共同需求的行政事業單位是主干,組成了一片大云,而其他64個有個性化需求的單位則成這片大云下的小云,即一個個專屬云。主桿和枝杈構成了整個的樹,他們之間的信息是可溝通、可銜接,既保障了共同,又滿足了個性。
記者: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內外兩個團隊的配合與共同努力。作為一個年輕的統率,你將如何帶領他們取得更大的成績?
范斌成:先說外部。今年1月16日,用友政務召開了渠道大會,我們把原來的渠道管理中心更名為合作伙伴中心。為什么要有這個變化?我認為渠道就是代理商,我們希望與核心的代理商共同發展,成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
同時在這一天的發布會上,我也提出,員工也要合公司成為伙伴關系,實現從打工者向合伙人的轉型,這里面有目標和價值觀的統一,企業有企業的目標,個人也有個人的目標,如果能把企業的目標和個人的目標相結合,大家就是同路人,就能共同走下去,就能形成一個有激情的團隊,就會去創新。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