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可解環保行業低價競爭
編者按
近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 2017)”于6月13–16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 本次大會以“綠色 循環 低碳”為主題,聚焦“十三五”綠色發展、供給側改革、環境治理技術裝備和服務的重大需求。大會設主論壇和20余個平行分會,分會聚焦城鎮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環保產業投融資等熱點領域,《中國政府采購報》選取了部分熱點話題以饗讀者。
技術突破可解環保行業低價競爭
本報訊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開幕前一天,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召開會長閉門研討會,圍繞國家環保產業發展形勢發表見解并提出建議。來自企業的30余位副會長及代表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目前行業存在的低價中標問題。
“低價中標將導致大量項目最后變為垃圾工程、半拉子工程。”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舒英鋼擔憂,早前的燃煤脫硫工程是前車之鑒,如今恐怕又重蹈覆轍。
為此事,江蘇科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也曾多次呼吁,建議主管部門修改完善招投標法規,但都沒有下文。不過,同在會場的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居德金透露,企業正在著手準備相關案例,供相關部門修改招投標法律法規作參考。
“由于我國環保產業總體上與經濟社會環保要求還不完全相適應,環保企業良莠不齊,仍存在小、散企業運用低質低價技術魚目混珠,擾亂市場的跡象。最低價中標政策也為其提供了生存空間。”環保部大氣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出席環保展同期舉行的2017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時直言,市場上各類先進的高效污染防治技術設備與淘汰類的低效污染防治技術、設備并存,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仍還存在。這在環境保護部組織的排查、督察等工作中,也得到應證。
在桑德集團有限公司張景志看來,產品同質化嚴重必然會帶來低價競爭。目前,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眾多,產能過剩,各種類型企業為求生存,最后拼的只能是價格。他擔憂在“一帶一路”背景之下,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競標中或將引發新一輪價格戰。
因此,張景志認為,唯有通過科技創新,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并帶來治理效果的提升,才是破解低價競爭的最佳途徑。
劉炳江也建議,規范行業的秩序,共同抵制部分企業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規范環保產業市場的秩序。“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長遠打算,舍得投入,確保建成的環保設施經得起時間檢驗,經得起環保部門檢查,產業才能健康發展。”
據悉,在會長閉門會當天下午舉辦的協會理事會全體會議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員單位信用承諾書》審議通過,倡議會員單位簽署,以推行行業信用承諾,實現會員單位全覆蓋、行業廣覆蓋。
(徐衛星)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