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采為農業好項目雪中送炭
本報記者 李存才
“由于政府采購機制的功能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如今成為甘肅省推廣的15項現代農業技術中普及速度最快、覆蓋面最大的一項適用技術,為去年全省糧食總產突破958萬噸立下汗馬功勞。”日前,甘肅省財政廳有關方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2008年以來,甘肅省抓住中央財政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契機,在政府采購領域大膽探索創新,推廣了好的產業項目,又保證了財政專項資金的高效使用,探索出貧困地區高效使用中央財政支農資金的新路子。
項目選擇凸顯科技含量
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到位后,甘肅省選定了旱作農業和馬鈴薯增產增收這2項事關全省農業發展大局的項目,并將其作為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扶持的主導產業,在基礎薄弱的中東部9個市州的旱作農業縣區進行全力推廣,為當地農業發展雪中送炭。
省財政適時啟動了政府采購機制,把支持重點放在地膜補貼、技術培訓、試驗示范和機械化耕作,以及馬鈴薯原種生產網棚、種薯倉儲庫和龍頭加工企業建設等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關鍵環節上,使支農項目體現出較高的科技含量。
據統計,2008年至2010年間,甘肅省利用獲得的3.5億元中央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地方投入6.16億元,2008年推廣289.52萬畝,增產糧食39.8萬噸;2009年推廣692.05萬畝,增產糧食95.9萬噸;2010年推廣1048萬畝,糧食總產達595.16萬噸,其中增產量達129.5萬噸。
政府采購實物補貼
甘肅省在實施現代農業項目過程中,為減少資金撥付的中間環節,他們采取“政府采購、實物補貼”的形式,在省級層面上集中組織實施,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政府統一招標采購。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甘肅省1.65億元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該省通過啟動招標采購機制,集中采購了地膜、起壟覆膜機等物資,對重點地區進行實物補貼,同時購置了農用殘膜撿拾機,鼓勵農民回收地膜;并對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項目給予實物補貼,在馬鈴薯脫毒一級種薯擴繁集中的28個縣區補助新建一級種薯貯藏庫。
甘肅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財政和農牧部門建立了“三共五同”的協作機制,即項目共管、信息共享、責任共擔,同宣傳、同規劃、同實施、同督導、同匯報,面對面地進行協調。并建立起有針對性的績效考評和獎勵機制,保證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實施規范化和“不走樣”。
好政策讓農民嘗甜頭
甘肅省以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契機,發揮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為其他優勢產業有效整合支農資金提供了借鑒。
2009年和2010年,全省連續2年整合省級專項資金3.07億元,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重點支持養殖小區建設、青貯飼料加工等環節,通過省級資金引導,項目縣區共整合資金26.2億元,其中撬動地方政府配套、銀行貸款和群眾自籌資金23.13億元。
通過實施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加快了甘肅特色優勢產業提升步伐,糧食產量得到穩定提高。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迅猛推廣的同時,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項目累計扶持脫毒種薯生產面積達127萬畝,為馬鈴薯產量的大幅提高創造了條件。
甘肅省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測產和入戶調查后得出結論:2010年,甘肅省應用旱作農業技術種植玉米,畝均凈增收益達380元左右,僅此一項,可使去年全年農業增收23.7億元。此外,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的玉米相應增加農民收入160元;使用網棚種植馬鈴薯原種的農民,每畝純收入達1300元,比過去增長了1/3以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