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加利修正案》腳步近了,政采該如何擁抱?
《基加利修正案》腳步近了,政采該如何擁抱?
“中國制冷能效項目”策劃研討會舉行
本報訊 記者范春榮報道 完善并貫徹落實好政府采購政策功能不僅是政府采購制度設計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政府采購行業人員不斷追求的目標。為了進一步探討高效制冷設備在政府采購和商業采購中的機制與模式,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能源基金會日前共同召開了專題會議,就地方政府及相關各方推廣高效制冷產品的意愿及實施能力、省級和市級在空調系統節能改造的實施現狀等問題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共同探討推廣高效制冷產品的政策路線圖和實施路徑。
據了解,作為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替代品,氫氟碳化合物被廣泛用作冰箱、空調等制冷劑及保溫材料,其對氣候的制暖效應極強,導致的全球變暖程度高出二氧化碳成千上萬倍。目前,氫氟碳化合物的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增速居各類溫室氣體之首。
2016年10月15日,包括中國在內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方,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一致通過了《基加利修正案》,旨在減少氫氟碳化合物的生產和使用。該修正案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作為第1類國家(A5條款國),承諾到2024年凍結和淘汰氫氟碳化合物的使用,并在2029年啟動削減進程。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在這一修正案的限制下減少的氫氟碳化合物排放,預計可避免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升高0.5攝氏度。
2017年底,18家公益基金會發起了“基加利制冷能效項目(K-CEP)”,承諾為項目實施提供5200萬美元資金支持,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制冷能效,使用更加氣候友好型的制冷劑。在“基加利制冷能效項目”的支持下,能源基金會于2018年初牽頭實施“中國制冷能效項目”,旨在通過支持制定中國制冷能效戰略和政策、制冷設備能效標準和標識,以及推動市場轉型等活動,幫助中國在向氣候友好型制冷劑轉型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制冷空調設備的能源效率,項目預期到2020年,高效、氣候友好型制冷產品的市場份額比現在提高10%-15%。
據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工業節能項目主管韓煒介紹,作為一項跨領域的工作,“中國制冷能效項目”的實施對中國意義重大,一是中國目前是氫氟碳化合物的最大排放國,二是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空調產品生產國,產量占到全世界的70%,三是氫氟碳化合物減排是中國巴黎協議減排承諾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四是技術的飛躍可以幫助我國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換代,提高競爭力,將有益于“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實施。該項目的執行期是從2018年至2020年,項目覆蓋政策、標準與標識、市場轉型三個方面的內容和活動。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經營發展處處長徐少山提出,根據能源基金會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研究測算,如果中國家用和商用空調的能效水平在2020年前提升30%,到2050年,其累計溫室氣體減排量相當于減少521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相當于節約22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因而,借助“中國制冷能效項目”的推進力量,進一步推廣高效制冷設備和對現有設備進行能效提升就顯得非常重要與緊迫,其中,政府采購應該承擔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制冷設備政府采購市場的保有量和采購量都非常巨大,另一方面政府采購市場對普通市場又有著極大的示范和標桿性作用。因而,從技術標準、采購需求、評審加分等多個角度探討高效制冷設備在政府采購領域的推廣路徑是非常可行而且必要的工作。
會上,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的政府代表也紛紛從出臺執行辦法、安排財政預算、設置專項資金、明確采購需求、提高評審加分、加大監管力度、節能產品行業標準等角度,為項目的執行出謀劃策。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