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路”
專家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路”
2018中國汽車論壇在北京召開
■ 本報記者 孫冉冉
近日,2018中國汽車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新時代、新趨勢、新策略——聚焦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匯聚了海內外眾多汽車產業領袖和行業嘉賓。
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拉動中國經濟發展與消費升級。而目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汽車產業該如何順應新時代、新階段轉型升級,繼續支撐國民經濟發展,也成為國內眾多車企和專家關心的問題。
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論壇組委會主席董揚在向與會嘉賓致歡迎詞時表示:“中國汽車產業要從注重發展速度,向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要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轉型,要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要打造中國品牌,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述轉變該如何實現?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在論壇上展開深入探討,從政府、企業等層面出計獻策。
政府應保持政策的適時性、穩定性和連續性
電動化、智能化是近年來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方向。為了進一步引導我國汽車產業在這兩條道路上規范、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車的推廣和應用,陸續推出了多項切實有效的政策。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形成了一套由交通、城市建設、電力電網等領域互相配合支撐的政策體系。
而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漸由政策培育期轉向市場化發展,部分政策支持也開始逐步“放手”,財政補貼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一直以來,財政補貼是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重要手段。而在今年2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則對新能源貨車及專用車整體補貼做了明顯下調。補貼退坡引發了眾多車企的擔憂。
對此,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會上表示,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財政補貼的退坡需要有一個過程,在財政補貼退坡以后,其相應的政策措施也要研究起來,從而建立一種長期的經營機制,最終形成一個由對零排放汽車給予補助轉為碳交易的過程。
同時,萬鋼還建議:“政府要穩妥地推進自動駕駛政策出臺。”他表示,自動駕駛運行的發展規劃、技術標準、安全有效地運行、逐步進入市場,這些都離不開適時有效的政策法規支持。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副會長永塚誠一也表示,政策的穩定性對于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建議道:“對于車輛生產廠商來說,從設計到生產有很長時間,一旦政策發生變化,會影響車廠生產效率。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出臺的政策變動較大時,還是應留出足夠的緩沖時間。”
車企要順應市場,轉變思路
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成為汽車產業繼續發展的新領域,也是車企轉型,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大機遇。面對這樣的機遇,不僅傳統車企紛紛摩拳擦掌,加大研發投入,一些造車新勢力也不斷涌現,加入競爭行列。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傳統車企該如何把握時機呢?董揚認為,傳統車企需要順應市場,及時轉變思路。董揚指出,我國汽車產業要從以制造和提供產品為主,轉向以全生命周期和用戶服務為主。“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面臨一場重大的變革”,董揚說道,“在這場重大的變革中,傳統汽車企業要擁抱互聯網,學習互聯網思維概念,要從過去的以制造為核心的產業理念,轉向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要基于用戶消費的需求與習慣,對產品進行設計和制造。產品的售后服務,要從委托代理轉向直接服務,要以人為本,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與客戶保持聯系,為客戶服務。”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指出,隨著新汽車軟件及其電子系統時代的來臨,汽車行業曾經固有的商業模式、客戶需求以及競爭的本質也在發生變化,所有行業參與者都需要在這一新環境中,仔細思考并重新定位新的價值主張。“展望未來,我們汽車行業必須思考如何協作與創新路徑,幾乎沒有公司可以單打獨斗。”李書福講到。
李書福表示,當今世界汽車企業分成3種形態:第一種是主動適應行業變化,主動改變并具備改變能力的車企;第二種是堅持傳統思維,不主動改變或者想改變但不具備改變能力的車企;第三種則是造車新勢力。他認為,目前這3種企業在汽車行業展開競爭,目前尚無法確定誰能勝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傳統思維在汽車行業很難取得成功。“我們不能過度迷信互聯網思維,但必須重視互聯網的未來。我們不能濫用互聯網概念,但必須面對現實,抓住機遇,腳踏實地展開技術研究。”此外,李書福還建議車企要聯合起來,打造自己的共享數字平臺,形成線上優勢。
在開放市場的同時加強自主創新
打造中國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就需要自主創新。“在過去,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發展主要是通過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經驗來實現的。”董揚指出,現在汽車技術發展要從以引進學習為主轉向以自主創新為主,這也是當前中國汽車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董揚同時強調,自主創新不代表閉門造車,中國汽車市場還將繼續擴大開放。他表示,中國之所以開放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各國車企在技術上各有所長,另一方面,利用中國市場,推動世界新能源車和智能網聯車產業共同發展,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