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端”回歸政府采購“初心”
從“云端”回歸政府采購“初心”
——浙江省財政廳推動政采云平臺建設紀實(上)
■ 本報記者 樂佳超 楊文君
什么是政府采購?
就是所謂的“質次價高效率低”?
可能很多不了解政府采購的人都會用這樣的標簽給其下定義。為了改變政府采購給人的這種印象,多年來,業內各方都在努力推動政府采購的變革。如今,立于數字經濟潮頭的浙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顛覆政府采購的傳統,將互聯網基因植入政府采購,打造政府采購云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政采云平臺”),塑造政府采購“質好價優高效”的新標簽。政采云平臺已被財政部批復為全國唯一的電子賣場采購試點,也成為助推全國政府采購“一張網”、一體化的示范工程。
云聚 平臺因勢而生
在浙江省人民醫院一個物資庫房的二樓辦公室里,該院物資采購中心主任傅欹下午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點開電腦里的政采云平臺,現在他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這個平臺上完成的。
剛一登錄系統,一條待辦消息就顯示了出來。“這是一個政府采購批量協議項目,需要買兩臺臺式機電腦,剛完成供應商競價,選出了成交供應商,我現在只要在系統里點‘同意’,走個合同流程,很快就會收到貨了。”傅欹告訴記者,“政采云平臺比以前的老系統好用多了,感覺就是在淘寶網購。以前的老系統,操作流程沒這么簡捷方便,而且響應速度慢,每走一個流程可能就要花費個把小時,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
系統響應速度慢是很多采購人對浙江省原有平臺詬病最多的問題。事實上,他們所說的這個“老系統”也曾是浙江政府采購的一個“金字招牌”。
浙江省政府采購信息化工作起步較早,2000年10月就開通了“浙江政府采購網”,是全國第一家省級政府采購專業網站。浙江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管處處長郭定方介紹,浙江的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個平臺、兩大系統”。一個平臺即浙江政府采購網站平臺,兩大系統分別為政府采購內網系統和外網系統。其中,內網系統側重于采購預算執行管理,外網系統側重采購交易及業務監管。
據統計,2013年浙江省政府采購業務信息化率達到70%,這在當時可謂是全國政府采購領域的“標桿”。
多年后,當時的“標桿”漸漸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成了大家口中的“古董”。“當時的目標是想實現全省共用一套系統,但在全省全面推開時遇到技術瓶頸。原來的系統是基于傳統IT項目架構設計的,隨著時間推移,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要求,無論是軟件系統對接、硬件環境搭建,還是系統日常運行維護的成本都很高,完全不能達到‘全省一體化’快速應用部署、復制推廣和共建共享的目標,各地也開始按自己的需要開發系統。”郭定方坦言,浙江省采購系統的演化過程也是全國政府采購信息化的“縮影”,很多地方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比如低層次重復建設,業務流程標準化程度低,形成市場割裂和壁壘,數據孤島,缺乏專業服務團隊,系統運維服務保障能力較低,服務效率低、用戶體驗差等。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采購的價格、質量、效率等問題。
問題是行動的方向。2015年11月,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財政廳與阿里巴巴集團走到了一起,開始協商籌建政采云平臺項目。2016年3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常務副省長袁家軍批準,同意打造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以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和管理為重點,涉及政府采購全流程、各領域、多用戶,集政府采購網上交易、網上監管和網上服務為一體的云服務平臺。隨后,借助財政部批復在浙江省依托政采云平臺開展政府采購電子賣場試點的東風,浙江省財政廳加快了政采云平臺建設的步伐。
2017年1月,政采云平臺核心數據庫及主要業務系統全部搭建完成,包括新型的電子賣場采購模式和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項目采購模式。電子賣場采購模式,體現了便捷高效、自主靈活的特點,將交易模式創新分為網上超市、“協議+批量”、定點服務、在線詢價和反向競價子系統,建立了“制度定規則、市場定價格、采購人定結果”的采購機制。
其中,網上超市采購模式適合金額較小的日常辦公用品等,體現采購人自主高效靈活的優點;在線詢價采購模式適合金額相對較大但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標準定制產品,賦予采購人在市場低價范圍內的有限采購自主權,也保證政府采購的規范性和市場定價的有效性;協議批量采購模式適用于通用類貨物項目,既發揮出協議供貨高效、自主的優點,又實現批量集中采購的規模競爭優勢的目的。同年7月,浙江省財政廳在嘉興舉辦“政采云平臺全面推廣暨嘉興市全域應用啟動儀式”,打響全省應用政采云平臺的“發令槍”,浙江政府采購正式邁入“云時代”。
云涌 政采由此提速
“云時代”的政府采購,首先體現出的就是互聯網速度。經過一年多的推廣使用以及系統的不斷完善,政采云平臺得到了各方的廣泛認可,尤其是采購時間的提速,改變了很多人對政府采購周期長、效率低的印象。
“現在這個平臺不僅系統響應速度快,還很方便,特別是網上超市系統,和淘寶、京東等普通電商平臺差不多,跟我們平常在家里買東西一樣,而且還多了道監管的程序,買得更放心。”浙江理工大學采購中心主任陳蔚告訴記者,該校將非集采目錄且10萬以下的網上超市采購權限下放給了校內的用戶部門,老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超市直接采購,實現了“網上比價,隨時隨地實現采購,一鍵輕松買到貨物”的用戶體驗,也能達到及時滿足學校教學、科研業務需求的目的,非常方便快捷。
此外,其他的功能模塊操作也很人性化,比如“協議+批量”、在線詢價等子系統能在平臺自動生成標準化的電子合同和電子驗收單,省卻了采購人和用戶部門填制合同等內容的繁瑣環節。“原先我們的一些老師認為政府采購效率低、時間長、價格高,政采云平臺實施一年多來,改變了他們對政府采購的偏見,也改變了用戶部門對我們采購工作的看法。去年校內的一次交流會上,一些老師對我們采購管理部門的工作和政采云打出了高分。”
說起政采云平臺的網上超市,傅欹也很是認可:“比如買辦公用品,以前我們都是打電話給熟悉的供應商,讓他們先送一個樣品,我們看看質量再讓他送貨。現在網上超市和淘寶一樣可以看到圖片,很直觀。院內科室需要買什么,就上政采云查找搜索,找到想要的產品告訴我,或直接把產品鏈接發過來,我只要在網上超市里點幾下鼠標就可以了。”
“除了網上超市,普通的招投標采購項目在政采云上操作也很方便高效。”傅欹向記者表示,從委托代理機構、提出采購需求、根據需求做標準化的招標文件、確認采購文件、發送評審邀請函,再到招標完成遞交采購結果確認、提交合同、合同公示、備案等等這些都在政采云上完成。“以前有些審批要把紙質材料交到省財政廳,審批完我們還要去拿回來,現在真是一次也不用跑了。”
據統計,政采云平臺網上超市操作流程點擊次數最短僅需8次,原先線下零星采購從計劃到驗收支付最短一周,網上超市同城采購只需一天,在線詢價從計劃到驗收支付一般不超過一周,所有政府采購涉及的審核審批備案事項實現了“零上門”和“一次都不跑”,采購效率和用戶體驗明顯提升,采購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持續上升。
不僅是采購人感覺效率提高了,供應商和代理機構也通過政采云平臺感受到了“提速”。得力集團直銷事業部楊杰介紹,過去公司主要以線下接單為主,訂單信息容易丟失,準確性也較低。現在企業后臺數據庫和政采云平臺打通,用戶選擇了訂單后,會通過系統直接根據地址匹配到某地的分公司,信息交互效率更高、準確率也更高,大大提高了企業工作效率。送貨更快了,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采購效率。
在杭州求是招標代理有限公司的錢佳晶看來,政采云平臺的很多功能都很人性化,讓代理機構的工作變得簡單。例如政采云平臺專家管理模塊中的項目合并功能,便于同類項目抽取同一批專家,節約成本和時間。平臺還簡化了合同備案需要填寫的內容,而且合同備案時可直接生成合同公示,這些都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購工作效率。
此外,政采云公司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最近平臺新增了政府采購信息統計相關功能,可以快捷實現相關交易數據批量生成、轉換模板自動導入、數據審核校驗等功能。“我們做過測算,手工臺賬錄入填報方式下,熟練操作者單條錄入平均需要1分鐘,完成5000條數據的填報需要83小時,即10個工作日!如果系統不穩定,經辦人員還要錯峰工作,晚上或通宵上報數據。而政采云平臺系統自動轉換模板導入報送方式,5000條數據從平臺批量導出僅用時10秒,報表編報效率大大提高!”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