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平緩增長期
本報記者 趙輝
在近日舉行的“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論壇”上,來自北亞車市、中汽協、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對今年的市場形勢做出解析及預測:上半年汽車市場呈現出從高速增長到產銷回落的平緩增長特點,而今年下半年的汽車市場,短期內總體發展環境難有較大的改觀。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售932.52萬輛,同比增長3.35%,北京占全國半年汽車銷售量的1.65%,比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從全國范圍看,1.6升及以下轎車增長支撐汽車全行業增長。據悉,上半年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493.29萬輛,同比增長6.66%,高于全行業增速3.31個百分點。1.6升及以下轎車銷量達到352.73萬輛,同比增長12.01%,高于全行業增速8.66個百分點,占乘用車市場份額的71.18%,支撐全行業增長。此外,數據顯示,由于地震的影響日系車產銷量份額下滑,德系車銷量增長明顯。從品牌來看,寶馬、奔馳、斯巴魯銷量占前三位。
國家信息中心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對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的特點概括為“三快三慢”,即高端車、進口車、豪華車增長快,低端車、國產車、普通車增長慢。他分析說,造成低端車、普通型的下滑主要是刺激政策帶來的影響,因為過去兩年國家刺激汽車消費主要針對1.6升以下車型,這些車型價位是低端的,以自主品牌為主,針對低端普通型車帶來的作用比較大,所以國家這次宏觀調控政策退出之后這些車型一定會受到影響。
在經濟調控時期,自主品牌為什么總會受傷?徐長明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第一,整體來講,自主品牌綜合競爭力弱于合資品牌,所以抗打擊能力較弱。第二,合資品牌計劃剛性強,即使市場下降也輕易不減產,市場好的時候自主品牌往往跟不上市場的增長。這樣,在經濟增長時看似會失去市場,被自主品牌拿去了。但如果經濟下調時,市場縮小了,縮小的必將是自主品牌的空間,合資品牌的市場是非常穩定的。第三是特殊的政策。2009-2010年特殊的刺激政策,導致自主品牌增長是比較快,下一步自主品牌的發展還會遇到更深層次的影響。
今年以來,尤其是自主品牌車在北京市場更是舉步維艱,雪上加霜。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北京治堵新政實施后,有限的資源使自主品牌經銷商要繼續以往的以數量沖擊效益的方式,已經非常困難。此外,他特別提到,公車改革雖然包括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產品的排量結構、產品線缺損等問題讓自主品牌主流車型很難達到政策指標要求。有數據統計,目前自主品牌經銷商已比限購新政頒布之前下降了60%-70%,售后存量補充乏力,后續發展空間存在較大隱患。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汽車市場,專家普遍預測短期內總體發展環境難有較大的改觀。中汽協預計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在5%左右。“在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后,我會認為這一增速屬于正常范圍。”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朱一平分析表示,由于商用車受宏觀環境的影響更為明顯,面臨的市場壓力大于乘用車,商用車全年很可能呈現負增長。由于海外市場持續復蘇,目前整車單月出口已超越歷史最好水平。
汽車業資深媒體人程遠表示,應理性地看待汽車市場發展,沒有永遠增長的市場。“現在,購買力已經不是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制約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瓶頸是資源,是道路、能源及城市對大氣污染的承受能力,是這些不可復制的資源對汽車的支撐能力。”多位專家在為自主品牌支招時也提出,汽車企業也應回歸理性。北京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夏寶山表示,自主品牌應該開發新能源汽車,還要盯住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用創新的思維應對當前比較低緩的市場環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